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记者 陆遥)20日晚8时,杭州钱江世纪城公园的露营地旁,响起了一阵阵悠扬的民谣弹唱声。
当晚表演的歌手中,有来自湖南的95后王添航,他到杭州工作3年了。刚来的时候,他觉得杭州街头“有点闷”——哪怕是在最热闹的湖滨街头,人们也常常是行色匆匆。
经过一次次路演和磨炼,他决定成立“杭州街声团”。如今,这个因为爱好街头表演而相聚的团体已集结了十多位歌手,近一半是职业表演者。
近日,杭州湖滨步行街,浙江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为游客演奏钢琴曲。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他们相约一起表演,也一起讨论遇到的困难——场地审批、电力供应等后勤保障、受众获取演出信息的渠道……大家有着共同的感受:缺乏一套激励艺术家可持续地走上街头、走进社区的机制,也缺乏将表演者、场地设施和受众串联在一起的服务体系。
而就在不久前,他们的许多担心得到了解答。9月30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文艺星火赋美”工程。
这项工程旨在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搭好桥梁,组织动员艺术院校、公共文化机构等各界文艺志愿者,在社区街头、广场公园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和推广活动,以多点、高频、流动的舞台打造城市艺术景观,助力全民艺术普及,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艺术气质,又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是美的载体。“文艺星火赋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让文艺像星星之火那般遍布城市、融入乡村、美化全社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看来,“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是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的具体行动,要形成常态化机制,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南宋书房,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学生带来《梦回南宋》《曙光》和环境即兴舞蹈《青春之歌》,以艺术表演展现华夏记忆。“以前演出大多在音乐厅或者剧院,今后,我们将在杭城的8个地标性点位,呈现舞蹈、钢琴、民乐、流行歌曲、戏曲等多种形式的表演,将高雅艺术带到百姓身边。”浙江音乐学院团委负责人徐晓昀说,围绕“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学院通过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用音乐的力量为共同富裕赋能助力。
转角遇到美好。无论在街道、公园,还是在艺术场馆,随处都能听见歌声、乐器声……这样清新的风景,正在城乡的各个角落出现。杭州首批推出15个街头场地和5大省级场馆,每月数以千计人次的文艺志愿者和持续性的互动艺术展示;衢州常态化推出“水亭门之夜”沉浸式演出,每日在街区分7个点位轮流演出折子戏、民乐、西洋乐……打造艺术表演的网红街区。
今后,该工程将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促使省市文艺资源下沉和激活全社会资源。“用‘文艺星火’积蓄生活诗意、涵养城市温度、汇聚向善力量,更好地赋美城市气质、点靓乡村风韵,生动展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无限风采。”陈广胜表示。
夜色渐深,一个麦架、一部手机、一架双排电子琴、一把吉他,王添航动情地唱着;台下,观众不自觉地走近,点亮手机的闪光灯,合着音乐,挥舞成夜空的点点繁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