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大于一切。救援过程千钧一发,好在人都救下来了!”11月7日中午,“甬发1号”渔船所属宁波甬发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吴梦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营救台湾籍渔船48名船员的宁波渔船“甬发1号”仍在北太平洋作业,预计12月,船长李信杨和船员们就能回家了。
时间回到11月6日中午,一艘正在北太平洋渔场捕鱼的台湾籍渔船起火,“甬发1号”及时出手施救,成功帮助这48名船员脱险。
望着渐渐远去的台湾籍渔船,“甬发1号”渔船船长李信杨长出了一口气。“人没事就好。”微信电话那头,这个57岁的舟山人淡淡地对记者说。
不惧危险——
1小时救起48名船员
11月,正是秋刀鱼肥美的时节,大批远洋渔船在北太平洋集结作业。
当地时间11月6日中午12时许,宁波渔船“甬发1号”甲板上,一名正在执勤的船员指着约2海里外的方位大喊:“着火了!”
李信杨指挥船只靠近查看。只见一艘编号为B12497的台湾籍渔船起火遇险,船身黑烟滚滚。附近的海面上,两艘救生筏随着海浪上下颠簸,上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大多没穿救生衣。
怎么办?通过卫星电话,李信杨第一时间向远在宁波江北区的渔业公司汇报了情况,后者也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处置意见。
“船着火,随时存在爆炸的危险,但情势紧急,人无论如何也要救起来。”李信杨告诉记者,两艘救生筏尺寸较小且正随洋流漂浮。要救人,“甬发1号”就必须靠得足够近。
“实际上这并不简单。”李信杨解释,尽管风浪不太大,但“甬发1号”排水量超过2000吨,船身长度更超过70米,体积如此庞大的一艘远洋渔船要主动靠近并救援两艘没有动力的小救生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李信杨一边沉稳地指挥渔船调整方向、航速,一边挑选出数位精干船员,要求大家立即作好相关救援准备,随时准备行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甬发1号”距离救生筏越来越近。此时,公司也传来了行动指示:尽全力救援!
李信杨和船员们吃下定心丸。等到“甬发1号”靠得足够近了,大伙儿看准时机,利用铁钩和绳索等工具,将救生筏一点点往船这边拉。另外几名船员则打开船舱下部用来紧急装卸物资的水门,迎接对方船员上船。
“放下绳索,让对方船员绑在腰上,然后,我们的船员们踩在水门上,把对方船员一个接一个地拽上来。”李信杨介绍,由于渔船和救生筏之间有一米多高的落差,所以,每救一人上船,都要耗费不少气力。
一个、两个、三个……经过40多分钟紧急救援,下午1时左右,两艘救生筏上的48名遇险船员全部登上“甬发1号”。
“洋面上蛮冷,我们的船员当时就给他们发了毛毯、水和食物。我也马上向公司报了平安。”李信杨回忆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紧张。”
下午3时多,遇险渔船所属公司派遣的“祥庆财”渔船赶到,48名船员乘坐救生筏,安全过驳到了“祥庆财”上。此时,距离他们弃船逃生已过去3个多小时。
生命至上——
“下次我们还是会果断出手”
船长是一艘船的“大脑”。在吴梦男和渔业公司同事看来,这次救援行动能够在短短1小时内顺利完成,船长李信杨功不可没。
“他平日里话不多,但是特别沉稳,应变能力也很强。”吴梦男告诉记者,一名船员成长为船长,一般至少要经过十多年的历练,“现在年轻人干远洋的不多了,我们平时开玩笑说,船长都是宝。入职公司以来,李信杨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在船上也很有威信。”
非常之时显担当。虽然当天风浪不大,但在大海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选择施救,就意味着承担风险。
“首先是对方渔船一直在燃烧,但是我们没办法判断究竟烧了多久,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吴梦男解释,另外,大家不清楚对方船员的情况,在公海上,理论上来说是非必要不接触的。
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吴梦男还是心有余悸。“海面上不比陆地,一旦出事只能看运气。”吴梦男说,“甬发1号”上当时有数十名船员,船的造价本身高达5000多万元,“如果因为参与救援而发生意外,即便大家都买了保险,损失也将难以估量。但生命至上,下次碰到类似情况,我们还是会果断出手!”
面对突发情况,船长指挥若定;千里之外的宁波,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所有人同心协力,确保北太平洋上的这场生死救援顺利进行。
“不打无准备之仗。”吴梦男告诉记者,作为宁波3家规模较大的远洋渔业企业之一,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应急演练制度。每次渔船回来,公司都要组织防火、安全、应急处置等项目演练。“事实证明,演练起到了重要作用。”吴梦男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