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16位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重返“梦中老家”

字体:
—2022—
11/21
08:52:50
2022-11-21 08:52:50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天台 唐丽芸

  近日,16位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开启了前往“第二故乡”——大陈的圆梦之旅。

  手握盼了52年的船票,老英雄们的眼圈红了

  三个半小时的路程,老英雄们顾不上休息一刻,一路畅谈战友深情,回忆着自己当年出发的情景。

  “离岛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张忠键回忆着告诉记者,1965年12月31日凌晨4点多,他换上一身橄榄绿军装,跟随部队坐上货车,辗转临海,再到椒江,直到登上去大陈岛的机帆船,他才明白,自己要去的地方,叫大陈岛。他在岛上,一待就是四年多。和许多战士一样,将宝贵的青年时光都留在了这座海岛上。“这张船票,我整整盼了52年。”握着前往大陈岛的船票,张忠键眼圈一下就红了。

  “以为这辈子再也不能踏上那个海岛了。没想到现在不仅能去,还能和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一起。”82岁的鲍先清红着眼、满怀欣喜地说,“一路过来心情就很激动,登上客船,离大陈岛更近一步时,心情就更激动一些。”

  看到曾经生活的痕迹,老英雄们的眼圈又红了

  登岛后,老英雄们直奔旧营址,迫不及待想看看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这是原团部机关所在地,炮营在上面,对面是军人服务社,往下走就是营房了。”“每到周末,我们就来服务社采购生活物资,那时候买东西还得凭票呐。”......看到眼前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建筑,老英雄们的眼圈又红了起来,大家向原团部机关所在地,情不自禁地行了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尽显军人风范。

  大陈岛的飞机场是特务连曾经的训练场。作为当年特务连副连长,戴作汉的眼前很快就浮现出手握钢枪、英姿飒爽的守岛战士形象,耳边回响起当年操场上的口令声、喊杀声,“训练时,我们需要手握挂着砖块的枪,纹丝不动地站上十多分钟,有时甚至要坚持半个小时。”越说,戴作汉的情绪就越高亢。

  来到一营营房,袁相月急切地环顾四周。“是这里,是这里。”他指着营房对面那个草木葱茏的山头说,“这就是我当时工作的地方——一营卫生所所在地,可惜现在房子全被拆除了。”熟悉的场地,一下子把袁相月的记忆拉回到曾经工作的场景。“那时候,我们4个人要负责一营500多名指战员和2000多人的健康保障任务,每天过的很忙碌。”

  “为积极备战,战士在大陈岛上一钎一锤手工打凿坑道;为让渔民致富,我们挨家挨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还筹建军民之家和青年民兵之家,办起文化夜校……”说到这里,杨国耀情不自禁地轻抚着挂在胸前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这份荣誉,凝聚着老人一辈子的忠诚、奋斗与奉献。作为那个时代的骄子,这个群体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革命军人的风采与荣光,成为国防教育、党史教育的一个生动素材。

  见到当年的岛民过上好日子,老英雄们的眼圈又红了

  “杨政委,真的是你吗?”路过原邮电局所在地时,73岁的大陈岛居民林领花迎了上来,她激动地握着原驻大陈岛部队团政委杨国耀的手。“你还是老样子啊,现在生活过的怎么样?”“我在邮电局旧址开起了小超市,日子过挺好。”……虽然几十年没见,杨国耀和林领花依然倍感亲切。听着林领花诉说大陈岛日新月异的变化,杨国耀的眼圈红了,他拉着她的手说,“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一眼认出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的还有大陈岛居民老余。“欢迎你们回家,这些年,大陈岛变化可大了!”老余告诉记者,第一批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登岛时,他才12岁。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成了别人口中的“老余”。“这么多年,我们也十分想念当年的老英雄们,希望他们有空多来走走、看看。”

  傍晚时分,老英雄们漫步在大陈岛的梅花湾街道,晾晒的鱼干散发着海的味道,街边店铺林立,其中海鲜餐厅的生意更是分外热闹。距离海岸不远的大陈岛鸡笼头黄鱼养殖基地,一场大黄鱼的捕捞即将开启。山顶一座座巨大的风机在海风中自由转动……“如今的大陈岛山青海蓝,是小康的、现代化的大陈岛!”杨国耀感慨地说。

  在垦荒纪念碑下过党日,老英雄们的眼圈又红了

  初冬百色,万木葱茏。矗立在苍松翠柏中的垦荒纪念碑庄严而神圣。站在垦荒纪念碑下,老英雄们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举起右拳,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响亮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大陈岛的各个角落,新时代的垦荒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卓厉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统一的着装、铿锵有力的宣誓,吸引了周围人群的注意。当日,台州社发集团正在大陈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得知老英雄们也会前往垦荒纪念碑开展活动,集团参与活动的党员便四处打听老英雄们的行程安排,并把自己的活动时间与他们调成一致。“一直关注着大陈岛垦荒卫士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令人振奋,给人力量。”台州社发集团的一名党员说。

  你一铲、我一铲。在垦荒纪念碑附近的山坡上,16位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和“垦一代”“垦二代”、民兵、年轻党员一起,种下了一颗颗象征希望、活力与荣誉的树苗,留下了一片“垦荒林”。当“垦荒树”的牌子被挂上枝头时,老英雄们的眼圈又一次红了。

  新老垦荒人话“垦荒”,老英雄们的眼圈又红了

  11月19日,天空飘起小雨,海风吹到身上略带寒意,但16位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的赤子之心却是炙热而滚烫 。他们与“垦一代”“垦二代”、驻地民兵以及新一代垦荒人围坐在一起,忆峥嵘岁月、话新时代发展,交流学习二十大、垦荒精神心得。

  “那些年,军民真的亲如一家。”面对面座谈时,袁相月话语激动,红着眼圈,差点哽咽,所幸他很快调整了情绪,继续道,大岙里洗衣服务队天天来“抢”衣服洗,部队派出一个排,敲锣打鼓帮大龄青年接新娘、办喜事……“这些画面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中。”

  今年80岁的垦荒队员高阿莲,祖孙三代都选择坚守海岛。16岁那年,高阿莲响应号召,与大家一起登上大陈岛搞建设。她的女儿黄文英在退休后回到大陈岛,成为义务讲解员。孙子孔庆伟,也义无反顾来到大陈气象站工作。“二十大报告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愿青年们继续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大陈岛垦荒精神新的篇章。”黄文英说。

  作为新一代垦荒人,大陈岛民兵王跃、天台县红心社党支部书记林华强也分享了自己的垦荒故事。“大陈岛垦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向上向前。我们要从中汲取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现代化大陈而奋斗。”王跃、林华强坚定地说。

  看到自己未了的军旅情,正在一群和当年的他们一样年轻、一样勇敢的官兵肩上传承,老英雄们红着眼,感到十分欣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眼圈;卫士;纪念碑;船票;领花;海岛责任编辑:李心怡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近日,16位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开启了前往“第二故乡”——大陈的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