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记者 祝梅) 受疫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经济增长阻力不小。为了“过冬”,一些企业选择收缩业务板块、“断臂求生”,不少浙江制造业企业却“顶风而行”:在“多云天”时修屋顶,加大技改投资力度。
这种现象,在嘉兴市南湖区颇为明显。紧邻上海,今年初,不少南湖区企业都曾面临供应链“停摆”危机。面对重重挑战,南湖区的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热情不减,不光没有省下这笔费用,还投得更为“豪横”。今年1至10月,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5.27亿元,同比增长147.7%,在全省44个工业大县中增长最快。动力来自哪里?
旺盛的市场需求是重要动能。主营高端介入医疗器械上游原材料及部件的浙江脉通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年就感受到了行业供应链重构的机会:受供货、交期等问题影响,不少原先在海外采购原材料的客户转而寻找国内供应商。脉通的产品覆盖面较广,医用高分子管材、医用金属管材、医用纺织品和球囊扩张导管等四大主营板块今年的产能均同比提升了50%以上。
“今年我们已在设备采购等技改领域投入6000余万元,几乎达到去年的两倍。”脉通相关负责人说,眼下,企业的部分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第二季度。除了扩能主营业务生产线,企业还在积极布局新的市场机会,PET收缩管、海波管、锥体球囊导管等新产品产线订单今年均实现翻倍增长。
增强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是当前最能调动企业改造升级积极性的动因。11月底,浙江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占地43亩的新厂房即将投产。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装备研发制造企业,瑞邦一口气投入近4000万元,购置激光切割机、数控剪板机、氩弧焊机、激光焊机等生产设备。
受疫情影响,今年瑞邦曾遇到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难以抵达主要客户所在地等物流难题,销售增速也有所放缓。但企业负责人却沉得住气,“越是大浪淘沙,越要挺得住”,他告诉记者,新设备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终端产品的精度、标准度和性能稳定性,新厂房投产后可年产680套食品加工装备,为企业创造5亿元的年销售额增量。
为推动主导产业链再造提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今年,南湖区编制出台2022年“新智造”专项行动方案,确立了技改投资目标全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度培育体系,我们鼓励企业加大机器视觉、高档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和产业数‘智’化转型。”南湖区经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南湖区已完成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入库20家。
在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饰件智能工厂,已在试运行的智能化一体化立体库,将在AGV机器人“搬运”货物的基础上,实现仓库所有点位都由系统控制和识别,带动车间产能再提升10%至15%。“企业生存发展不进则退。去年起,企业对6个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通订单、内部管理、质量追踪等系统,降本增效成果明显。”敏惠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企业一直在逐步加大整体研发投入,今年技改投入更首次突破亿元,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项目和汽车新材料的研发与运用是战略重点。
南湖区还在制造业扩资提质、项目全周期管理、产业高端化攻坚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精准“组合拳”。今年,南湖区将工业技改投资列入本年度九大领域专项攻坚行动之一,在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时突出技改项目综合奖补实施细则,对重大技改项目进行差异化精准扶持,鼓励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以来,全区累计补助技改项目25个,累计兑现资金6827万元;46个“千亿技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5.3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9.5%。
“技术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也是浙江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是难关当头,越要作正确的抉择。”省工信院院长刘兵说,投资技术改造就是投注未来,“顶风而行”的浙江制造业企业,将在直面挑战中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