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浑身乏力,嗓子还疼。”
“我每天早上起床都鼻塞,眼睛还特别酸痛。”
“我也是我也是,总觉得哪里都不舒服。”
“我感觉体温很高呀,一量,怎么只有36.5℃。”
……
最近,类似的对话频频出现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神神叨叨、焦虑不安的,感觉自己得病了,事实上并没有。
对此,他们都是患上了同一种“病”——幻阳症。
杭州的黎女士“症状”特别明显。
前几天,她工作时接触了一名阳性患者后,她就开始出现症状,不停地询问身边人:“我会不会也中招了呀,我感觉很不舒服。”
具体哪里不舒服,她也说不出来。
她做了核酸检测,也做了抗原,一切正常。可是并没有打消她的顾虑,“可是,我觉得喉咙不舒服,当时我跟他靠得很近呀。这会不会有潜伏期?你们还是离我远一点吧。”
尽管有阴性证明,但为了保护家中的娃,她甚至一个人住到了另一套房子里。等了好几天,网友们说的“浑身酸疼、高烧”等症状还没有找上她,她又回到了家里,但是忐忑的心情依然在。
像黎女士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
的确,疫情让很多人的情绪浮动很大,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一科主任余正和说,现在的确出现了很多焦虑的人,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幻阳症”,并反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阳”了。
“正是疫情的不确定性,频繁的变化,导致大家情绪的焦虑。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无限放大症状。”余主任说,近两周,在门诊中就能发现焦虑的患者在增多,比如患者会戴着手套,甚至是面罩,从“幻阳”进阶演变成了“恐阳”。“他们也明明知道,检测结果是阴性,却还是担心,把自己搞得越发紧张和焦虑了。”
其实,面对现在的大环境,每个人都需要摆正心态,调节情绪。
余主任说,首先对当前的疫情要有正确的认识。“每个人都保持一点紧张的情绪,完全是正常的。要接受自己的适度焦虑,避免过度。”所有的事都分可控和不可控,过度焦虑的人总是将不可控的事也要纳入掌控之中。比如我们不能控制可能接触到的人和事,但是我们可控的是做好自身的防护。
“越是焦虑的人,越喜欢从网络获取信息,而且更多的是小道消息,看得津津有味,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失去自我判断。”余主任说,信息时代,各种公众号、自媒体的文章都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道听途说,造成恐慌。所以他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对疫情的关注,获取信息的渠道应该是官方发布。
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呢?
余主任说,可以有适当的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事情上,尽量让自己平和些。
健康四大基石主要有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做好这四点,人的抵抗力是不会差的。哪怕真的阳了,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大家都能‘阳康’。”余主任说,看对疫情,大家不要做“惊弓之鸟”,“该吃吃,该喝喝,尽量保持自己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