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3日讯(记者 王艺潼 共享联盟·湖州 徐虹 忻媛 俞黎新)争分夺秒,只为多看一个病人;手机24小时开机,第一时间回复患者求助;上门问诊、送药,不漏一户……这段时间,针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疫情应对能力薄弱、重点人群较多等问题,湖州各基层卫生院加班加点、负重前行,成为基层群众深深信赖的抗疫堡垒。
近日,记者走进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中心卫生院,看疫情中的基层医务人员如何打好这场硬仗。
5位医护人员守护5000多居民
上午7时50分,在菱湖镇中心卫生院东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金兰兰提早十分钟开始了一天的接诊。近半个月来,随着防疫工作的重点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基层门诊数量激增。金兰兰的诊室外,一大早就有不少患者排队等候。
“这半个月来,我们这里的门诊量比以往增加了三分之一,一天大概要看100多名患者。”金兰兰说。东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有5位医护人员,为辖区内5000多居民服务,其中患有慢性病和老年基础病的患者居多,而这部分群体正是防重症的重点关注对象。
“您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病,这个感冒药可不能吃,不仅没法缓解症状,反而会雪上加霜!”看着患者褚大爷手中的药,金兰兰不由得皱起眉头,沉下声嘱咐。
70多岁的褚大爷是金兰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他的身体情况,金兰兰心里一清二楚。最近,褚大爷时常觉得胸闷气短,还伴有咳嗽,考虑到医院感染风险大,就自己跑到药店买了药,吃了几天不见效,赶紧来挂了号。
了解到是因为自己买错了药,褚大爷这揪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有你们家庭医生在,就是安心。”他说。
从早上到诊室坐下,金兰兰和同事就进入“战斗”模式。一坐几个小时,中途不敢喝水,尽量不上厕所,争分夺秒只为多看一名病人。
疫情中,在医务人员“减员”和感染人数剧增的双重压力下,菱湖镇中心卫生院统一人员调配,确保各个服务站都能正常运转。“大家一退烧立马回到岗位,哪里有需要就顶上去。”菱湖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吴小利介绍,门诊每个班次安排两位医生接诊,实行轮班制,同时根据就诊人次动态增设诊室,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时间。
24小时在线解答患者疑问
忙到中午12时,终于看完了上午的70多名挂号病人。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金兰兰赶紧打开手机里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微信群,一早上的工夫又有几十条@她的消息。
“金医生,我体温38.5℃,浑身发冷也吃不下饭,不知道是不是‘阳’了,九味羌活丸可以吃吗?”
“金医生,我现在体温37℃,这是正常的吗?”
……
金兰兰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逐一回答。询问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话题离不开用药、发热、咳嗽等方面。面对新冠病毒,大家情绪很紧张焦虑,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像金兰兰这样的家庭医生,最近经常接到签约患者的微信、电话咨询。微信群里消息闪个不停,直到晚上10时多才会少下来。
“网络信息鱼目混珠。为了患者健康,再晚我都要回复每个问题。”金兰兰说,有位患者“阳”了以后擅自把降压药停了,看网上信息买了多种感冒药、消炎药混吃,结果体温一下子降到了35℃,于是发信息向金兰兰求助。
金兰兰回复消息时,电话又响起来。为了让有需要的患者第一时间找得到医生,门诊所有医生的手机号码都对外公布,且24小时开机。这半个月来,除了正常的坐诊之外,金兰兰和同事们每天起码要接30多个咨询电话。接诊过程中不方便接听,他们就在喝水、吃饭、上厕所的间隙打回去。
目前,诊室5位医护人员全部带病到岗。中午休息时间不长,金兰兰匆匆扒拉了几口午饭,一路小跑回到诊室,稍作休息,迎接下午的病人。
有求助不管多晚都上门服务
在农村,还有很多高龄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也不便出门。自从湖州市开通12345防疫救急服务专线以来,东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只要接到求助电话,就为有需要的村民送药上门。
12月24日晚上10时多,金兰兰接到12345的派单,菱湖镇有两位高龄空巢老人寻求帮助,其中一位在发烧,家中没有准备退烧药。她拿上诊疗设备和药箱,马上出发赶往老人家。
求助电话是两位老人的女儿打的。她87岁的母亲发烧,家中只有高龄的父亲陪伴,自己在外地帮不上忙很焦急。金兰兰到达后为老人测量体温并配上退烧药,还为两位老人分别检测了血压等指标,并且叮嘱他们有紧急情况赶快打电话。
“我这两天已经为5户居民送药上门。他们大部分是独居并已经发烧的老人。我们医生上门除了送药之外,还能帮他们检查一下身体情况,告诉患者该如何服用药物,有哪些注意事项。”金兰兰说。
随着96万颗对乙酰氨基酚片陆续发放至湖州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院的感冒、退烧类药物供给慢慢恢复正常。加上家庭医生对患者有问必答,让群众的焦虑情绪大大缓解。因此很多人选择安心居家康复,如果不是出现高烧不退或者比较严重的身体不适,一般不去医院。门诊人数较此前有所下降。
每次问诊和上门送药时,金兰兰和同事还不忘宣传防疫知识,叮嘱老人在家多开窗通风,保持心情愉悦;出行戴好口罩,看病排队时注意间隔一米,回家后要好好洗手等。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带给群众满满的信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