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宁波专业化公安队伍——

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打掉侵权产业链

字体:
—2023—
05/10
08:17:23
2023-05-10 08:17:2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施力维 周松华 见习记者 朱柳霖 通讯员 王岑 徐超

  民警上门宣传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 知侦支队民警在进行假冒注册商标案情分析。

  宁波市公安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浙江在线5月10日讯(记者 施力维 周松华 见习记者 朱柳霖 通讯员 王岑 徐超)宁波,“单项冠军”之城,这里拥有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是这些企业发展的命脉。

  在“单项冠军”的身后,其实站着一支低调的“冠军团队”,它就是宁波市公安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以下简称“知侦支队”)。这是全省第一支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要目标的成建制、专业化公安队伍,挂牌两年来,知侦支队为企业挽回损失两亿多元。

  在外人看来,知侦支队有些神秘。民警们很少穿警服,有时戴着草帽,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农田里;有时又是西装革履,夹着皮包出入工厂车间;有时非洲、欧洲全球飞……

  知识产权类案件素来有“举证难、办理繁、周期长”的特点,宁波知侦支队是如何破难前行的?日前,我们走近这支队伍。

  为感谢警方

  新稻种准备命名为“甬优110”

  “今天,我们要去一家特殊的单项冠军企业。”一见面,宁波知侦支队副支队长吴寒冰就带着我们来到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公司仓库,只见载着金色“甬优”稻种的货车,正发往全国各地。“甬优”系列,是由著名水稻育种专家马荣荣团队领衔研发的良种,以高产抗病闻名全国。每年数以万吨的稻种从这里售往全国各地,为农民带去丰收的希望。

  “近期还有没有假冒‘甬优’稻种出现?”吴寒冰耳朵里塞着蓝牙耳机,一边走一边检查着稻种仓库里的门窗、监控等安防设备情况。

  “去年案子破了以后,震慑效果明显。现在市场上假种子少多了,有零星的发现。为表示对警方的感谢,我们计划把新品水稻命名为‘甬优110’。”公司副总经理晏华明说,正在外出差的马荣荣得知民警要来访,特别交代了要送上这份特殊的感谢,“110,就象征着守护农业知识产权的公安民警。”

  我们抓起一把名为“甬优1538”的种子仔细观察,颗粒饱满,手感粗糙,看上去和普通的稻谷并没有区别。但晏华明说一到秋天,不同种子间的产量就天差地别,“甬优1538”亩产有近千斤,远高于一般的稻种。

  谈起去年的案子,晏华明仍记忆犹新。近几年,总有农户反映,自己采购的“甬优”水稻产量大不如前。企业怀疑市场上存在假冒的稻种。“‘甬优’是科学家花了毕生心血培育的,农民因为假种子而利益受损让我们很心痛。”晏华明说,知侦支队的介入让形势出现了转机。去年4月,宁波知侦支队联合象山经侦部门的民警,成立专案组,上田头办案。

  “知识产权类案件难办,农业知识产权类案件更难办。”吴寒冰告诉我们,最难的地方在于取证,“同样绿油油的水稻长在田里,别说民警分辨不出来,就连专家也不一定能看出来”。

  怎么办?到地里去找答案。吴寒冰打开手机,给我们展示了当初办案时的照片,4名民警穿着短袖汗衫,挽着裤脚,走在田头,收集案件信息。长时间田间走访,让案件的轮廓逐渐清晰。原来,宁波种业公司每年会委托一些农户培育“甬优”稻种,收上来以后再做进一步筛选,将筛选出来的良种向市场出售。但一些农户受高价诱惑私自截留稻种去销售。“有的人还掺入了其他普通稻种,以廉价销售,让我省多地农户上了当。”象山经侦的办案民警宋志华说。

  “那么,如何证明其为假稻种?”我们提出疑问。一张来自南京某实验室的鉴定书给出了答案。“我们把疑似假‘甬优’稻种,通过生物学鉴定,比对后证明为假。”吴寒冰说,涉知识产权类案件往往需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行动,“一场大案办下来,差不多自己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凭借着这一铁证,该案最后抓获8名涉嫌犯罪嫌疑人,查获侵权假种子2.2万多斤,一举摧毁了一条种业黑灰地下产业链。

  为了固化打击农业领域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经验,宁波公安联合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了全国首个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常态化服务涉农企业。

  除了商标和专利

  还要保护商业秘密

  走访企业的间隙,我们注意到知侦支队的一名民警正在手机上查询近期飞往东北的机票。“宁波奔野牌拖拉机被侵犯案件,马上要进入起诉阶段,有一些证据需要民警到黑龙江等地做进一步的收集。”吴寒冰说。

  在吴寒冰手机的航旅软件上,我们看到密密麻麻的飞行记录。全国乃至全球到处飞办案,是知侦支队民警的常态,这也是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特点所决定的。许多知名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供应往往遍及全国,侵权可能发生在生产阶段,有可能是销售端,因此需要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

  走进宁波奔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宁波一家生产农用拖拉机的“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品牌受到侵权较多,全国各地都有打着‘奔野’牌子的农用拖拉机在销售,形成了上规模的产业链。”董事长王兴洪说,面对大规模的侵权,他们束手无策。

  在公司厂区,上百辆农用拖拉机停放整齐,这些大家伙不久就将发往黑龙江,奔跑在黑土地上。我们感到纳闷,拖拉机这么复杂的工业品,其他厂商是如何制假的呢?

  “我们是老牌子,东北许多农民都认这个牌子,有一些拖拉机生产厂商放着自己的注册商标不用,打上我们的商标使用,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售假产业链,没有公安的介入,企业维权很难。”王兴洪说。

  吴寒冰拿出两张拖拉机的照片,让我们看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们反复查看外观,并未发现有啥差别,“这不是一模一样吗?”我们说,“不一样。你们仔细看商标,真的商标是‘一只奔跑在田野上的小鹿’,而这台假的却是写着绿底的‘奔野’两字。”吴寒冰说。

  原来细小的差别里有这么多门道。吴寒冰拿起桌上的一个拖拉机模型,给我们介绍侵权可能发生的各个环节。农用拖拉机由发动机、底盘、前桥、后桥、机罩、轮胎、钢圈等各种配件组成,犯罪嫌疑人从全国各地采购,组装起来后打上“奔野”商标销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制假产业链。

  “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把侵权的产业链打掉。”吴寒冰说,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黑龙江、山东、浙江等20个省市区,警方顺藤摸瓜对制假的上家和下家都采取了行动,实现了对拖拉机配件生产、组装、销售的全链式打击,涉案总金额超过2500万元。

  “这起案件的破获,对中国的农用拖拉机市场来说是一次净化,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创业的信心。”王兴洪说,企业要发展创新,离不开政府部门用法治化手段营造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知侦支队走访企业,既是调查取证,更是一次送服务上门的过程。当前侵害知识产权类案件已经从传统的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等向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转变。

  “王总,你们企业除了关注品牌、商标,还要特别注意商业秘密的保护。”吴寒冰提醒王兴洪,宁波有些企业不愿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公之于众,就没有申请专利,而是掌握在几个核心人员手中。“企业自认为很安全,结果由于人员流动把核心技术也带走了,损失惨重。”

  “只有保护起来了,才能称得上商业秘密。”吴寒冰在现场进行科普,宁波一家新能源企业商业秘密就遭遇了侵权,有离职员工拷走了企业的一些关键图纸和数据,并以此牟利。“商业秘密以前确实不够重视。我们企业正在冲刺上市,这些合规化的提醒对我们非常重要。”王兴洪了解到这一个情况后,立即与办公室负责人商议,准备请专业咨询公司为公司在商业秘密的保护上做量身定制的方案。

  保护知识产权是大合唱

  不是公安的独角戏

  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除了办案执法,宁波还有更多的举措,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综合体”就是其中之一。

  告别“奔野”,我们赶往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研发园的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保护知识产权是大合唱,不是公安独角戏。”宁波市公安局知侦支队支队长林国标解释说,知识产权案件往往同时涉及行政、民事、刑事等多个领域,权责分散,不利统筹。为改变这一状况,2018年,宁波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凝聚多部门治理合力。

  跨部门协作如何实现?经过批准,我们在保护中心“旁听”了一场由公安、检察院、法院、市场监管等共同参与的情况会商。

  前不久,海曙某知名电子设备企业因商业秘密被侵犯,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法院初步调查发现竞争对手涉嫌非法窃取,于是迅速将线索流转到公安、检察院等部门。会商中,知侦支队办案民警通报了前期调查结果。“证据显示,该竞争对手曾在两年时间内先后3次秘密进入受害企业,以盗摄等手段,窃取了企业的商业秘密。结合其主观故意、实施手段,我们认为构成犯罪。”随后,民警与检察院、法院等办案人员还就相关法条的理解、引用展开了详细讨论,对案件的进一步侦办也由此展开。

  “以往,企业遇到这类情况,需要自己到各职能部门咨询、申办,如今线索能‘一键流转’,办案执法更高效了。”林国标说,截至目前,知侦支队已协同各部门处理相关线索1400余条。

  在提升办案效率的同时,知侦支队主动前移服务、防范为先,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林国标介绍,知侦支队成立后,第一时间入驻保护中心,并平移警企服务的相关职能,专人专窗,开展为企答疑、案件受理等服务。“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指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细化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遭遇纠纷及时保全证据等。”知侦支队还建立了“以案释法入企宣传”工作机制,同入驻保护中心的其他部门一道,主动上门开展典型案例宣讲,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纠纷应对能力。截至目前,支队已累计走访规模性企业4513家,为企业答疑393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

  除了线下服务,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还利用数字化手段,落实预警检查、指导帮扶、跟踪评估保障责任,开发上线了“宁波市制造业企业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企业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区域、制度规定……”在民警的演示下,我们登录“数字驾驶舱”,看到6大类50项企业商业秘密防控模块井然罗列,一条条滚动的信息清晰醒目。

  一家机电“小巨人”企业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这家企业刚刚在警方的帮助下建立了商业秘密保护机制,与员工签订合同时明确对企业相关核心技术具有保密的义务。“他们之前吃了大亏,一名员工离职带着技术和客户都走了。虽然这名员工有侵权行为,但企业并没有在合同中约定需保守商业秘密,无法以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林国标说,这是许多企业中的普遍现象。企业越做越大,经营管理的理念却没能跟上,没有最基本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未采取相应的前置保护措施,导致泄密后无法追责的情况出现。

  “这一平台全量整合了企业信息,优化数据资源库,实时监测、分色预警,形成‘风险感知—预警推送—查纠整改’的防控管理闭环。”林国标说,目前,平台已与6家头部企业开启内测工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宁波;公安;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