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推进海岛全域美 开辟蓝色致富田

字体:
—2023—
11/25
07:29:47
2023-11-25 07:29:47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余丽 徐思齐

  浙江在线11月25日讯 近日,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评审会上,舟山(普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支持,成为全国获得支持的16个项目之一。

  该项目主要实施舟山岛东部海岸、海滩、海域三大生态修复工程和海洋智治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沙滩岸坡修复、生物栖息地修复、贝藻礁修复等手段重塑海岸带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升海灾监测防治、海漂垃圾智理和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能力,构建由海向陆完整的海洋生态保护体系。

  立足海岛实际,挖掘特色潜力。近年来,舟山全面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创新,全方位支撑城乡融合集成改革,推动国土空间资源要素配置与共同富裕现代化生产力布局优化相适应,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截至目前,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舟山全域累计实施完成废弃矿山修复160余公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26个,完成岸线整治修复122公里、恢复生态湿地25.17公顷。

  修复海洋生态

  舟山以“蓝色海湾”系列整治行动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先行示范,针对人口较密集的沿海景观廊道以及受损的海岸线、海湾、海岛等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持续增强滨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渔港中心”普陀,以沈家门渔港为核心的港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开展百年渔港治理、清淤拆废、生态复湿、重整岸线、还海于民等一系列措施,清理近岸废旧构筑物12.5万平方米、拆除废旧码头18座、整治修复海岸线8.7公里、生态湿地恢复15.05万平方米,建设了3处海岛生态公园。沈家门渔港完成了渔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湾海底清淤,清淤量达352万立方米,实现了截留陆源入海污水,加快港湾水体转换。

  一港两岸的修复整治,不仅加强了沿岸防护功能,提高了岸线利用率,增加了有效锚泊面积,也改善了沿岸人居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周边居民走出家门,漫步在沈家门滨海生态廊道。

  在“群岛之首”定海,实施蓝色海湾三年整治行动以来,将“工业岸线”转变为“生态岸线”,已完成的一期工程完成了海岸线整治修复300米、漫滩湿地修复2800平方米、亲海空间建设4350平方米。

  挖掘海岛特色

  综合考虑海岛资源禀赋,舟山积极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文旅+乡村建设+产业提升的共富单元,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和“小岛你好”、海岛生态修复、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坚持海岛共富特色和海陆综合治理理念。

  嵊泗枸杞乡实施“退养还海”,拆除了贻贝养殖面积1035亩,全面推广新型环保养殖浮球,开发打造海洋邻里中心、贻贝加工观光体验馆等主题文创产品,举办枸杞贻贝文化节等活动,推出海上观光、贻贝认养采摘等“贻贝+”延伸服务,形成了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蓝海牧岛乡村产业综合体。

  东岠岛与刺山岛是定海区首批入选“小岛你好”行动的两个小岛。东岠岛定位“露营岛”,以生态先行,统筹开展了生态保护修复,岛上的“见山海海岛露营基地”成功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最具潜力户外露营地”榜单。刺山岛定位“荒野岛”,全面保留了海岛原生态风貌,让上岛游客感受钻木取火、滩涂赶海、荒岛求生的乐趣。两岛联动,以海岛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定海南部诸岛振兴。

  由于历史原因,舟山存量废弃矿山数量较多,大多分散在各个海岛,治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当地坚持“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突出安全和生态功能,开展海岛特色矿山治理和矿地综合利用。

  定海区金塘镇炮台山废弃矿山,通过清坡减载、生态截排水、绿化喷播、移栽补栽等,成功完成治理并形成矿地320亩,目前该矿地已作为小微工业园区用地出让。

  普陀区南溪山废弃采石场位于滨海公路螺塘线西侧,背山临海,环境优越,集海岛风光和海洋文化于一体。通过整治,10.8公里的螺塘线焕然一新,沿途渔家村落、瑞麟茶田、休闲海滩、特色民宿等景致串珠成线,成为全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

  今年2月,普陀区与那云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拟在南溪山废弃采石场原址打造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酒店,项目总投资22亿元,初步意向总用地约500亩,目前酒店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预计年内动工。建成后的这一“深坑酒店”将成为舟山文旅的又一重要标志性建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海岛;生态保护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