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走进武义江山村“博士讲堂”——

山里娃家门口听博士上课

字体:
—2024—
02/28
06:31:52
2024-02-28 06:31:5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见习记者 张竞聪 记者 沈立

  “博士讲堂”第53讲主讲人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李松林在上课。 本报记者 沈立 摄 

  记者课后给小朋友梳理当天学到的知识。 本报记者 沈立 摄 

  杜聪(右二)带着记者(左一)去家访。 本报记者 沈立 摄 

  浙江在线2月28日讯(见习记者 张竞聪 记者 沈立)江山村,位于武义县东部的泉溪镇。从2022年12月开始,先后有35名博士来到这个平平无奇的山村,给村里的孩子们贡献了50多堂精彩的课。“博士讲堂”的开办让江山村收获了不小的名气。

  “博士课堂”如何接上乡村地气?近日,“博士讲堂”第53讲开讲前,我们与讲堂的发起人——东南大学经济学博士、金华市级选调生、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杜聪相约,以讲堂助理的身份前往一探究竟。

  寒冷雨夜课堂火热

  上课当天恰逢降雨,雨水让气温骤降六七摄氏度,也让进村的道路多了几分泥泞。一头短发、身材健硕的杜聪站在村口,隔着老远就朝我们挥手:“时间不早了,我们抓紧准备开讲吧!”

  我们跟着杜聪来到了江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一间教室是“博士讲堂”日常上课的地点,教室门口摆放着当晚讲堂的宣传展板。“每次开讲我都会提前制作一张海报,它们象征着讲堂走过的每一步。”杜聪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走廊上整齐排列的几十个展板。

  在杜聪的指挥下,我们帮忙收拾起了教室。开灯、开空调、调整桌椅、测试幻灯片和话筒……做完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和杜聪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尽管天气阴冷,却依然阻止不了孩子们上课的热情。晚上6时30分的课,刚过6时教室里就陆陆续续坐了30多人。有的孩子是家长陪同,但更多的孩子是独自前来。大家裹得严严实实,我们给每人倒了一杯热水驱寒。

  在上课的孩子中,我们注意到一位穿着校服独自坐着的小男孩正在奋笔疾书。交流后我们得知小男孩名叫倪明轩,是泉溪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是我第五次来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东财经大学秦蒙老师的一堂写作课。”倪明轩说。

  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李松林是当晚的主讲人,他主讲的题目是“如何应对求学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李松林从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切入,分享了他应对困难与挫折的经验。课堂的气氛很快就热烈起来,大家被李松林的故事激发,纷纷站起来讲述自己应对挫折的经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1小时的课很快就在频繁的互动和热烈的掌声中划上了句号。

  课后,孩子们还久久不愿散去,围着李松林和杜聪问问题。我们借着分发学习读本的机会,向孩子们询问他们对课堂的评价。“没想到李老师小时候英语也不好。”倪明轩说,“我认识到了学习中有困难和挫折才是常态。”

  “博士讲堂”的另一位召集人、泉溪镇文化站的王文昊给我们展示了他手机里存着的一张照片——一位博士以汽车车尾当桌子,给追出来的孩子讲解题目。“现在村里孩子的学习氛围好了很多。”王文昊说。

  能帮到一个孩子,就是有意义的

  随着孩子们散去,教室恢复了安静。杜聪告诉我们,目前“博士讲堂”的主讲人主要是他的老师、同学、朋友,也有慕名自荐而来。“李教授就是大我两届的博士同门师兄。”杜聪介绍。

  算上这一次,李松林已经来了3次江山村,却是第一回做主讲人,像他这样多次来到江山村的博士还有不少。“其实最开始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李松林坦言,但两次旁听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博士讲堂”对乡村孩子未来发展的意义,“我被杜聪的坚持感动了。”

  在李松林的印象里,杜聪一直是一个目标坚定的人。杜聪第一次参与博士师门的聚会,导师问他未来的打算,杜聪不假思索地回答:“到基层实践,为人民服务。”

  2022年9月,杜聪拿到博士学位不久,就收到了去江山村任职的通知。两年的任职期,杜聪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力所能及为村子做点实事。

  一次家访中,村民应海浪向杜聪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小孩子课余时间没事做,我工作忙又管不住。”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向杜聪反映了类似情况。

  很快,杜聪决定以“在好好学习中成长”为主题给村里的孩子做一次讲座,讲座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这让杜聪决定从教育入手改变村庄,“博士讲堂”从此就有了雏形。

  在乡村办讲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杜聪日常工作繁忙,连续几周抽空备课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我想到可以拉同学一起来。”杜聪说,“这样孩子们也能听到更丰富的内容。”为了保证每周的讲堂如期举行,杜聪会提前一个月联系主讲人,还配合主讲人打磨讲稿和PPT,以求更好地被村里的孩子所接受。

  时间花进去了,好不容易吸引来的孩子却开始流失了。几次过后,新鲜劲头没了,来听课的孩子一度减少到只剩4个。要不要把讲堂继续办下去?杜聪心里犯起了嘀咕。村民汤庆民用一句话打消了他的疑虑:“杜博士,如果能帮到一个孩子,你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你后来用什么方法吸引孩子们来听课?”我们感到好奇。“我先卖个关子,跟我来就知道了。”杜聪笑着说。

  用脚底板走进孩子心中

  离开教室,我们继续当天的最后一项任务——跟着杜聪到村民家中做调研。

  经过村里没有路灯的小路,杜聪打起手电领着我们前进。“这家我上门很多次,家庭情况在江山村是很典型的。”杜聪介绍说,家中有一大一小两个男孩,都在镇上的小学念书,也是当晚讲堂的听众。母亲在家从事来料加工,父亲则在镇里的电动工具厂上班。

  见到杜博士来做客,兄弟俩立马热情地给我们搬来了椅子,母亲徐玉霜端来了晚上刚做的包子邀请我们品尝。“我要感谢杜博士搞的讲堂,我们夫妻文化低,很多东西教不来。”徐玉霜说。

  我们转头问兄弟俩:“今天的课觉得怎么样?”“很不错!”哥哥徐鑫豪竖起了大拇指,弟弟徐飞力在一旁腼腆地点了点头。

  “以后想听什么样的课?”我们接着问。“我数学不太好,想加强一下数学。”徐鑫豪脱口而出。“那你下周六可一定得来,”杜聪说,“我们下一讲就是中小学数学微课。”徐鑫豪拍了拍胸脯:“我下周一定来!”吃着还冒着热气的包子,我们和杜聪给兄弟俩辅导起他们当天的作业。

  “这就是我吸引孩子们的方法,我把它称为‘脚底板工作法’。”走出房门后,杜聪解答了我们刚才的问题。围绕内容和宣传两方面提升讲堂的吸引力,这需要他不断地走进村民家中去。

  目前“博士讲堂”有“成长、科学、知识、艺术”四大主题,这是杜聪多次询问孩子和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之后确定下来的。

  除了在线上群聊里发布讲堂信息,杜聪每次到村民家中还当面做宣传。如果碰上天气恶劣,他会主动开车接送住得远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和村里的孩子成为朋友。”杜聪说。

  江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新刚告诉我们,“博士讲堂”不仅给江山村的孩子创造了一个学习新天地,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还为江山村的乡村振兴发展引入了外部资源。“越来越多高校师生来到江山村,讲课之余还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徐新刚说。

  “我计划到任职期满时,把讲堂做到100讲,把它打造成为江山村的一个文化品牌。”杜聪信心满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课堂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