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农耕探文明》:千年鱼桑文化里的农耕智慧

字体:
—2024—
03/15
10:32:11
2024-03-15 10:32:11 来源:央视一套

  大地作画,桑陌为诗

  这是一片源自2500多年前的鱼桑之地

  与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家蚕丝织物咫尺之遥

  中国四大家鱼最早的驯养地之一

  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

  “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千百年来

  湖州先民在开发这片洼地的过程中

  通过修筑“纵浦横塘”水利排灌工程

  将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成鱼塘

  并在塘基上大量植桑

  这不仅有效克服了洪涝灾害

  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

  多层次复合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沧海桑田

  今天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仍留存有

  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

  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

  最集中、面积最大

  保留最完整的区域

  湖州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

  利用桑基鱼塘内部的生物群落

  养成了一套天然的生态循环系统

  桑基鱼塘塘基上的桑林小路

  见证了荻港渔民生态养殖的悠久历史

  种桑总是和养蚕息息相关

  事实上

  湖州先民利用桑叶养蚕纺丝的历史

  比桑基鱼塘的历史更为悠久

  这可以在钱山漾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找到实证

  依托湖州桑基鱼塘

  和其他旱地的桑树资源

  湖州逐步发展成为历史上

  全国最大的丝绸产业基地

  并赢得了“丝绸之府”的美名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

  以细、圆、匀、坚、白、净、柔、韧著称于世

  是明清时期中国优质蚕丝的代表

  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名扬世界的民族品牌

  历史上

  当地人将一根根上等的丝线

  转化为巨额的财富

  最终成就了湖州的富甲一方

  秋去冬来

  转眼已是小雪时节

  桑基鱼塘塘基上的桑叶已经开始泛黄

  而鱼塘则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由于受限于鱼塘的宽度和深度

  桑基鱼塘并不适合机械化捕捞

  因此一直沿袭传统的拉网式赶鱼

  “翻塘”是桑基鱼塘一种古老的作业方式

  主要是为了清理鱼塘里沉积的积年淤泥

  实现扩大鱼塘蓄水的面积和深度

  为来年提供足够的养殖空间

  与此同时,这些淤泥

  又将给塘基上的桑树提供上好的有机肥

  这种循环作业

  是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2000多年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

  伴随着桑基鱼塘冬捕高潮的到来

  很多在外工作的游子纷纷归来

  与家人团圆

  吃鱼汤饭是湖州渔民冬季捕捞后的习俗

  一家团聚,庆祝丰收

  传统的鱼汤饭一年一次

  桌上的各种鱼鲜甚至比年夜饭还要丰盛

  每一道菜里都必须有鱼

  桑基鱼塘地道的物产

  只需用最朴素的技巧

  就可烹饪出极致的人间美味

  在湖州

  鱼桑文化赓续千年,历久弥新

  古村游学

  桑基鱼塘体验和美食品尝等项目

  形成了独特的农旅结合发展新格局

  桑基鱼塘系统展现出

  “全民共富、全域共美”的新时代图景

  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桑基鱼塘系统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

  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

  在这片土地稀缺的水乡泽国之中

  人们挖塘排涝,种桑养鱼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摸索生产的规律

  让循环不息的能量在流动中惠及人类

  千年农夫的智慧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周一到周五 CCTV-1 18:20档

  《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

  让我们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耕;文明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