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蹲点东阳市寀卢村,看“寀卢经验”如何夯实基层平安发展——

党建引领,矛盾不出村

字体:
—2024—
05/20
06:32:05
2024-05-20 06:32:0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璐怡 杨振华 沈立 共享联盟·东阳 李磊

  浙江在线5月20日讯(记者 王璐怡 杨振华 沈立 共享联盟·东阳 李磊)把基层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利益关系得到协调,思想情绪得以理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就能得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就能得到有效疏导,社会和谐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础。

  ——《求是》杂志2006年第21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署名文章

  记者蹲点东阳市寀卢村,看“寀卢经验”如何夯实基层平安发展——

  党建引领,矛盾不出村

  本报记者 王璐怡 杨振华 沈 立 共享联盟·东阳 李 磊

  长木桌周围一圈坐满了人,气氛紧张。

  日前,在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党群服务中心“老娘舅调解室”,正在村里蹲点的我们撞上了一场纠纷。

  几分钟前,村民老卢气冲冲走进中心,要求村里给个说法。现场七嘴八舌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把大家拉进了调解室。你一言我一句中,我们大致了解了事情原委。

  原来,老卢在去年底把自家3层闲置楼房以10年租期租给了村集体。随着今年寀卢文旅有限公司成立,村两委班子将其中一层留给第三方运营团队办公使用,其余两层委托村老年协会对外出租。

  地处东阳中北部的寀卢村,是闻名全国的“寀卢经验”诞生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千万元,人均收入超过8.2万元。除了有发达的农业,工业是寀卢发展的重要支柱。村里集聚着近百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就有4家,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常住外来人口有2750多人。平时,村里闲置空房的出租都由村老年协会协助管理。

  当天上午有外来务工者上门看房,提出希望配备厨房。负责接待的村老年协会有关人员认为这不是大问题。但老卢得知后并不同意,在他看来,自己没有这个义务,配备厨房也不在租用合同范围内。矛盾由此产生。

  听到这里,坐在老卢对面一直没有说话的卢阳春有了动作。他先给老卢添了茶水,接着开口,从老卢此前和村集体白纸黑字签订的合同说起,明确了使用权,又话锋一转回到租房,“人家租房肯定要考虑吃饭问题,不过另建厨房也不合规范。大家各退一步,现在厂里基本都有食堂,租客实在有需要,你就借一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卢脸上有了松动。“村里还花钱装修了你的房子,出租也是为了收回点成本”……一旁的老年协会党支部书记卢金民,老卢好友、党员卢文生趁热打铁,轮番上阵。最终,这起因租房引发的纷争,以握手言和结束。

  送走了老卢,卢阳春提议带我们去村庄转转。当了20年村干部,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他驾轻就熟。“其实村里有矛盾是很正常的,哪怕一家人有时也会吵架,关键要及时化解。”卢阳春说,小矛盾不化解就会引发大问题,甚至可能酿成事故影响平安。2013年上任村党委书记以来,平安是他心里始终绷着的一根弦,“平安是村庄发展的‘1’,没有了‘1’,其他的都是‘0’。”让卢阳春颇为骄傲的是,这些年寀卢做到了“大事小事不出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还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秘诀就在于党建引领。”卢阳春说,“寀卢经验”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20多年前,因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寀卢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村民卢法素用“撒直播法”的“懒办法”,意外种出了亩产500多斤的早稻。当时寀卢村两委迅速动员19户党员家庭带头一起做试验,后来,又在全村挑选60多名懂农业技术、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党员和技术骨干办起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并引入农业机械设备,为全村提供农机全过程服务。由此,以“农技+农机+集体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寀卢经验”形成,不仅带动了寀卢农业的快速发展,还在全省推广。

  “从‘寀卢经验’诞生来看,党建引领就是核心。”卢阳春说,这些年,“寀卢经验”早不局限于农业,寀卢将此传承深化应用到村庄治理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始终不变的还是党建引领。

  在寀卢,党员有145名,村党委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分设了农副业党支部、老年协会党支部、企业联合党支部、凯文磁钢有限公司党支部。村党委经常性组织4个支部党员一起开展学习教育等活动,互联互动。每名党员干部还“就亲就便”结对了6至10户农户(企业),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问题。

  边逛边聊,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了寀卢共享田园。穿过几十米长的紫藤长廊,眼前豁然开朗,千余亩稻田整齐划一,嫩绿的禾苗在风中摇曳,天空不时有鸟儿飞过,站在游步道一样的田埂路上,入眼皆是景。

  4年前,村两委将村庄的人居环境提升与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把家园田园打造成公园。卢阳春说,现在这里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

  “环境美了,心情也舒畅。”新村民陈玉华吃过晚饭,没事就和妻子到共享田园走走路、看看风景。他是江西人,来寀卢打工36年了,又在这里入了党,平时很热心助人。

  一次,有外来务工者不小心挖了竹笋,与村民发生了口角。按村规民约挖一根要罚200元,当事人不服,觉得是村里欺负人。眼看要起冲突,陈玉华站了出来,三言两语“以外治外”,挖笋人认了罚,村民也不再追究。“外地员工刚来不清楚村规,误会解开了就过去了。”陈玉华说自己是党员,也是新村民代表,“在寀卢工作生活,就是把寀卢当第二个家,谁不想自家好呢。”

  寀卢村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几乎和当地村民数持平。用好党员先锋模范外,村两委从点滴入手,不仅在日常政务便民、文明志愿服务上下功夫,还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毅行、舞蹈培训等活动,让新村民更有归属感。

  天色渐暗,村文化广场热闹起来。伴随欢乐的音乐声,身着统一舞蹈服的人们手拉手跳起舞来,分不清是当地村民还是外来人员。“有啥好分,都是寀卢人。”只听人群里传来一句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基层;党建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