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7日讯(记者 沈听雨 实习生 牟书瑶)6月6日,记者联系上温州肯恩大学传播学专业学生朱凯新时,他刚结束忙碌的期末考试周,准备开启一场海外游学。
去年到美国肯恩大学交流了半年后,这个21岁的小伙子更想到世界各地多看看。
“今天,我的朋友圈都被习主席的复信刷屏了,不论是在温肯还是在美肯的朋友,大家都很兴奋,也很自豪。”朱凯新脸上带着笑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故事。
在这里和世界接轨
“小时候,我就跟着父母在世界各地旅行。慢慢地,我开始计划去海外进修,拓宽眼界和视野。”朱凯新说,2021年,他从海盐高级中学毕业,通过“三位一体”进入温州肯恩大学传播学专业就读。
这并非偶然,他看中的,是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包容开放的教学理念、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如果你是酒吧老板,你会如何向不喝酒的人推销”“怎么向盲人介绍黄色”,朱凯新至今还记得英文面试时考官的提问。两个问题勾勒出他对这所学校的第一印象,“和我高中时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温肯更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思考能力,满足了我对大学学习的期待。”这让他觉得好奇又惊喜,填报志愿时,他坚定地把这所学校放在了第一志愿。
回顾在校3年,朱凯新感到收获颇多。“外教在课堂上很喜欢和学生互动交流。”开学第一周,全英文和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让朱凯新觉得新鲜又兴奋。
一直以来,温州肯恩大学的课程设置与美国肯恩大学接轨,采用国际原版教材,共享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学校注重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除了修读专业必修课外,还可以在不同专业中选择选修课。
“即使是一个专业的同学,我们每个人的课表也不一样。”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朱凯新选修了艺术学、金融学、数学等专业课。“现在是AI时代,作为一名文科生,理科的专业课给了我跨学科思维。”朱凯新希望,把跨学科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做一些新尝试。
在美国校园感受不同文化
“Start Here, Go Anywhere”,中文意思就是“在此启航,走向世界”。这是温州肯恩大学的校训。
大三那年,朱凯新踏上了前往美国交流的旅程。
他做出这个决定,源于2023年3月美国肯恩大学访问团的到访。那时,担任校园学生大使的朱凯新陪同访问团成员进行校园游览。交流时,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的热情和亲切打动了他。“他非常关注学生在校园的经历和体验感,不断询问我们生活和学业上的问题。”朱凯新回忆。
临别之际,拉蒙校长邀请朱凯新和同学来美国肯恩大学,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几个月后,朱凯新坐上了前往纽约的飞机。飞机一落地,中美两校国际学习中心的老师们专程到机场接机。
“在美肯,我感受到了非常有趣的课堂氛围,参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朱凯新说。
在美国的校园里,他结识了校报的学生记者,对来交换的温肯学生进行专访;专业课教授会邀请知名人士作客,把课堂玩成了“名人堂”……
令朱凯新更感惊喜的,还有和Sondra(桑德拉)教授的相遇。在温肯上学期间,他就选修过桑德拉开设的专业课线上课程。彼时,他们远隔重洋,用一方屏幕探讨彼此对学科的见解。那一刻,当朱凯新坐在美国课堂,与教授面对面交流时,他说:“就像是老朋友见面,让我在异国他乡也不感到陌生。感恩节那天,教授还热情邀请我去家中作客,和她的亲人朋友们欢度节日。”
未来要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去往美国前,朱凯新特意在行李箱里塞满了中国的“土特产”:大白兔奶糖、熊猫玩偶等等。他说,迫切期待着向美国的同学们讲述中国故事,为搭建中美友好桥梁贡献力量。
不负期待,这些充满中国元素的物件,成为了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之间交流的纽带。“我的很多外国同学都对中国文化感到好奇,也想来中国看看。”
如今,回忆起这些故事,朱凯新仍很是感慨,“这是一段段跨越太平洋的友谊,到现在我们依然保持着友好的联系。”
今年9月,朱凯新在美国结识的好朋友Nyla(中文名为贾煜月)将来温州肯恩大学学习。提起这个,他的语气逐渐兴奋:“我很期待这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好朋友的到来。”
“当然要去更大的世界看看。”采访时,当记者询问他对未来的计划时,朱凯新如此回答。他说,在温肯的学习经历和在美肯的交流经历,都让他有了更多勇气和信心,去迎接来自广阔世界的挑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