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25年挽袖60余次 杭州“热血”大叔要把37℃的爱传递下去

字体:
—2024—
06/12
14:50:44
2024-06-12 14:50:44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张文利

汪百付近照

  尽管66岁已经超出我国献血法规定的年龄上限,但汪百付心里一直记着:今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

  如果要问汪百付,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献血。

  从35岁到60岁,他60多次无偿献血,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献血量达16000毫升,折合约为4个成年人血液总量。

  汪百付为何如此执着于献血公益事业?日前,记者来到这位“热血”大叔家中一探究竟。

汪百付此前献血拍照记录。受访者供图

  因为一个承诺

  伸出一只手臂

  汪百付住在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屋里陈设简单,但满满一桌子的荣誉却十分显眼:60多本无偿献血证、大大小小的奖杯奖牌……有的因为年代久远已泛黄褪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本荣誉证书是上海市的“无偿献血白玉兰奖”,奖励的是无偿献血达50次、献血总量达10000毫升的爱心公益人士。

  这些垒起来的红本本,见证汪百付25年坚持奉献,见证他用热血温暖生命。

  “大家都叫我老汪。”66岁的汪百付爱笑,说话中气十足。说起这些年献血的事,他一扫腼腆,滔滔不绝。

  1993年,老汪还是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那时,单位组织大家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看望白血病患者。

  “当时一个患病的孩子跟我讲,叔叔,我想上学读书。”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汪百付依然记得孩子脸上的渴望和无助,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当下,他便对那些孩子许下承诺:“叔叔用我做人的诚信保证,每年去献两次血。”

  从病房出来,他直接到儿童医学中心后门的采血点献了血,一袋带有温度的200毫升血浆采集完成。这是汪百付捐献的第一袋血。

  自此,献血对汪百付来说,成了“固定项目”。根据规定,两次献血中间间隔至少半年,于是,他每次都会提前算好时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天都不多等,赶到献血屋或流动采血点献血。

  献血对身体状况要求较高,需要各项指标保持正常,甚至需优于一般体检标准。多年来,汪百付的生活极为自律,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哪怕是逢年过节,他依旧保持着健康生活状态,时刻为献血准备着。

汪百付身着献血志愿者T恤进行义务宣传。受访者供图

  初心始终不改

  呼吁更多人参与

  2018年2月14日,随着400毫升血液输出,汪百付最后一次献血结束。他开始思考:不能献血以后,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深感个人力量有限的汪百付,希望带动更多人将爱心和温暖传递。当年3月,汪百付退休,开始为无偿献血鼓与呼,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服务,宣传献血知识,发动群众参与无偿献血。

  一束光芒很微弱,千万束光芒汇聚在一起,就能照亮更多人。汪百付无偿献血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但在他看来,一个人献一百次血,不如一百个人献一次血。他总是以自身为例,向朋友、邻居、学生,甚至是路人们科普献血知识,鼓励他们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在瓜沥镇各处农贸市场、广场公园、街道小巷中,总能看到汪百付的身影,他常常穿着那件印有“赠送生命的礼物:献血 ”字样的的志愿者T恤。

  “我说多少遍,都不如人家自己看一眼效果好。”汪百付将这件衣服视作荣誉,每当大家询问衣服,他就现身说法,用自己多年的实际情况告诉大家,献血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一次,在人民广场的宣传活动上,6名大学生在他的鼓励下,纷纷无偿献血,几位年轻人之后还在学校论坛上发帖,用自己的亲历故事号召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汪百付一如既往投身于义务献血宣传的工作。

  “我老汪大事不会做,就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说,自己还准备去做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让更多生命得到延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献血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尽管66岁已经超出我国献血法规定的年龄上限,但汪百付心里一直记着:今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