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2日讯(记者 赵路 丁珊 通讯员 袁芳 何滢)“大爷,这是您今天的午饭。”9月9日10时刚过,“饿了么”小哥廖方正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德雅公寓,将一份外卖递给93岁的社区居民钱德兴。餐盒里装着肉末蒸蛋、葱油鱼块、莴笋和花菜。“垃圾我带下去了。”和老人唠了会儿家常,廖方正离开时,拎起放在门口的垃圾,转身赶往另一位老人的家。
今年以来,西湖区联合外卖平台,构建老年食堂数字化新链路,探索解决老人尤其是独居失能、高龄、独居老人“点餐难”“送餐难”问题。截至目前,该模式已从西溪街道试点推广至该区6个街道,配送餐达2.16万人次。西湖区常住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0万,是典型的中度老龄化城区。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引入外卖小哥等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配送,不仅能有效化解助餐人手不充足、节假日配送不稳定等问题,还促进了老人与小哥两大群体“双向奔赴”。
改革的突破口,在于贯通数据链。西湖区将老年人智慧就餐平台“全城通”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无缝对接,“全城通”生成送餐地址、菜品等订单数据后,自动推送给外卖平台数字化派单系统,并确保助餐人员相对固定。西湖区“全城通”平台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对数据加密传输、保护号码隐私,确保数据安全。为方便老人下单,西湖区还协调外卖平台开发老年版界面,简化、增大字体,并对老人发放“满减”“打折”等优惠。
运用社会力量,打通助餐“关键一环”。此前,老年食堂配餐多数由社区助老员或志愿者承担,时常遇到队伍不稳定、配餐不及时等问题。西湖区通过党建联建、公益创投,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每周定时上门与老人沟通。在西溪街道,社会组织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审核、修改、确认后统一下单。古荡街道还定期收集老人的意见、建议,丰富食堂餐品。
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巧打“时间差”。老人集中用餐的时间是10时到11时,恰好是外卖小哥工作的“平峰期”。为老人助餐配送,小哥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享受系列服务:在古荡街道,小哥为老人送餐能获得积分,可兑换头盔、香皂、牛奶等;在西溪街道,小哥来老年食堂吃饭可享受7折套餐,并且可在旁边的驿站喝凉茶、充电、休息。
“外卖小哥参与老年助餐配送后,老年助餐配送效率从原来每小时10户提高到22户,还解决了逢年过节等特殊时段无人配送的问题,让老年人能吃上热乎饭。”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西湖区将向全区11个镇街全面推广这一模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