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渐渐没落的这门手艺里有做人的道理,制秤匠老金的最后一班岗

字体:
—2024—
10/03
09:48:59
2024-10-03 09:48:59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谢春晖 海报设计 付思彦 通讯员 赵海燕

  “小金,小金,有人来找你修秤了。”这样的叫声久违了。

  用了几十年的操作台渐渐积了灰,墙角边一堆细长的铜糙木搁置多年……人们口中的“小金”今年已经77岁。

  每当有人从杭州头蓬老街的最西面一直打听最东面找“小金”,小金就知道有杆秤要修了。象征性地收个5块、10块,他接过杆秤,翻找出工具,开始干活。

  “小金”叫金长根,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头蓬社区人,曾是这一带有名的制秤匠。

  如今,早已关了卖秤店的金长根不再制秤,偶尔接几单修秤的生意。他做了一辈子的行当——制杆秤、修杆秤,正悄悄退出历史舞台。

  16岁外出闯荡

  老老小小都喊他一声“师傅”

  金长根其实是绍兴人,五六十年前,来钱塘头蓬闯荡。

  “我在家里排行老四,是最小的儿子,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制秤匠。”金长根说,制秤算是一门家传手艺。他13岁那年,成为三哥的学徒,开始学着制秤和修秤。

金长根在杆秤上打星孔。谢春晖/摄

  那个年代,要成为修秤师傅是有门槛的。“一般一杆秤可以用十来年,如果会制秤师傅多了,就做不了生意了。”他笑着说,这和“三个和尚挑水没水喝”是一个道理。

  出师之后没多久,金长根就离开了老家绍兴来到杭州。“那时头蓬还靠着钱塘江,有渔民,有商人。”金长根住在旅店,在头蓬街上制秤、卖秤和修秤。

  金长根的手艺,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他索性留在了头蓬,在这里安家、娶妻生子……

金长根在测量杆秤的刻度是否精准。谢春晖/摄

  “我们都叫他‘小金’的,喊了四五十年了,他做的杆秤是这一带质量最好的,最耐用的。”金长根的邻居孙婆婆说。

  在电子秤普及之前,小杆秤几乎家家有一把,渔民和种菜大户最爱买金长根做的大秤,最重一次性能称300斤。

  制秤匠也很受尊重,老老小小都会喊金长根一声“师傅”。

  制秤就像做人

  要踏踏实实,也要把心放平

  金长根制的秤价格不便宜。能称20斤的小秤大概卖四五十元,能称200斤的大秤三四百元。“杆秤买回去,有的能用上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他说,杆秤买卖很像一锤子买卖,但一杆秤的好坏却可能影响买秤人的信誉。

  “从我这买出去的杆秤,秤准是第一位,而且耐用。”金长根制秤主要材料是铜糙木,是一种细丝铁力木,曾经用于大型木船的制造。“这种木头很重,坚固,也不会吸水。铜糙木的成本高,也很难买到。”

 墙角还没用完的铜糙木。谢春晖/摄

  制秤的工序复杂起来有上百个步骤,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无误。

  做秤的木料打磨好,要用墨斗先在秤杆上打出影线,然后用分度尺划分刻度,再测准星,用砝码校验,钉秤星,接着钻孔、装钩……一杆能称20斤的小秤,大概需要打400个孔,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做好。

  在金长根眼里,制秤就像是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敷衍。“我们有个行规,一杆秤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点点的偏差就要报废。这是对这门手艺的尊重与负责。”

 金长根修秤中。谢春晖/摄

  近二三十年,电子秤兴起,传统的杆秤行业逐渐没落。

  “做了一辈子的秤,我也该歇歇了。”再度谈起这门手艺,金长根有遗憾,但他说,秤的两头要平,人的心也要平。“我靠这门手艺撑起过一个家,现在我老了,年轻人也要有他们的天地,蛮好。”

  或许是最后一代制秤匠

  修秤是他最后的坚守

  身体原因,金长根稍微动一动就喘,他现在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制氧机。

  他家有一个房间,里面放着制秤、修秤的工具和原材料,还能再做三四杆200斤的大秤和数十杆家用的小秤。

 存放着制秤配件的铁桶,也有好几十年了。谢春晖/摄

  他不舍得丢,同样也坚持给找上门的客户修秤。

  “有的秤是从我这里卖出去的,用了二三十年,他们拿来修的时候,就好像是几十年没见的家人回家了的感觉。”

  修一杆小秤,需要花上大半个小时。“做得动,总还是想做点。”金长根不图钱,就为对得起这门手艺。

 金长根修秤的手。谢春晖/摄

  现在还在用杆秤的人,基本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部分在路边摆摊卖着自家种的蔬菜和瓜果。他们有的不会操作电子秤,有的则执拗地相信,杆秤才是最准的。“也许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杆秤了。”金长根对自己说他或许是最后一代的制秤匠,要守好最后一班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杆秤;金长根;制秤匠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每当有人从杭州头蓬老街的最西面一直打听最东面找“小金”,小金就知道有杆秤要修了。象征性地收个5块、10块,他接过杆秤,翻找出工具,开始干活。“小金”叫金长根,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头蓬社区人,曾是这一带有名的制秤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