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地处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的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窑纳福活动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目光,窑工们将烧制完成的瓷器从窑身中取出,进行开窑检验。
伴随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被取出,现场更是欢声连连。
龙泉青瓷追求自然美、崇尚极简,一把瓷土,一勺龙泉溪水,一炉龙窑之火……经过拉坯、修坯、刻划、粘贴、素烧、上釉、装窑、烧制等多道工序而成型。
溪头村的瓷器都是用传统的柴烧方式烧制而成的,窑身是一座非常古朴的“龙窑”——因整个窑身呈长条形,依山而建像一条龙卧在山间而得名。“龙窑”有长有短,长的上百米,短的二三十米。
这样的古龙窑,在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溪头村,共有七座,是现今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大古龙窑群,张、陈、李、龚四大青瓷世家在这里演绎着“百年护窑”的故事。
年逾五十的张晞,正是出自传承200余年的龙泉张氏制瓷世家,从事青瓷制作研究34年,是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研究的杰出代表。
受访者供图
这一次开窑纳福,张晞带来的是一件青瓷绣墩,只见整个瓷器釉色温润,青翠欲滴。这就是龙泉青瓷的亮点,叫作“青如玉”。
1988年起,张晞追随祖父张高岳学习龙泉青瓷制作,现为张氏家族龙泉青瓷第四代传承人。
张氏制瓷源自清嘉庆年间,兴盛于民国时期,其祖父辈张高礼、张高岳都是著名的制瓷艺人,均被敬称为“近代龙泉青瓷代表性人物”,一起参与创作的龙泉青瓷传奇作品“寿龟”(又名龙龟),是近现代龙泉青瓷的名片。
张晞和爷爷的作品 受访者供图别看出来成品很是惊艳,但对青瓷工匠来说,每一次开窑都像是在“开盲盒”。
“龙窑窑温控制难,成本高,但是烧出来的成品却独具个性,窑变特征明显,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意外惊喜。”张晞精通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各项工序,擅长手拉坯、精于雕刻,釉水独具特色,创作出众多龙泉青瓷艺术精品。在经过张晞等匠人无数次的探索总结后,当下龙窑烧制成品率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张晞还一直以来致力于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传承研究工作,推广“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的保护工作告别了先前的无序状态,一年“18窑”成为龙泉匠人传承千年制瓷文化的舞台。从溪头开始,已有小梅、查田、道太等多个乡镇龙窑再燃窑火,许多年轻艺人也学会了观火候、适时投柴、调节窑温等,龙窑烧制技艺得到了有序传承。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泉青瓷的价值和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受访者供图如今,龙泉市溪头村每年举行20多场龙窑烧制活动,常态化演绎龙窑烧制情景剧,让游客感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魅力。
“龙泉青瓷需要勤勉的技艺传承人,来一代一代把这样一种传统烧制技艺传承下去,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继续钻研创新,融合其他工艺美术行业的优点创造作品,让龙泉青瓷走得更远。”张晞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