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小猴子在哪里”“把小桃子捡起来,做得很棒”“孩子平时有没有‘哒哒哒’地表达”……冷雨绵绵的早上,瓯海区郭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传来童声和脚步声。医师陈丽丽和同事们将孤独症初筛量表发给前来带娃体检的家长,一会儿询问抚养人孩子的生活日常,一会儿与孩子们亲切互动,根据不同的月龄做起小游戏。
今年1月,省政府将“为全省0-6岁儿童免费开展孤独症筛查”纳入2025年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在刚刚过去的区两会上,瓯海区又一次把“为100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列入2025年瓯海区十大民生实事。有爱不孤独,越来越多人正关注到“来自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多发生在3岁前。去年,瓯海区共为211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完成率211%。
为了实现孤独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瓯海区于去年7月份全面铺开孤独症筛查及干预工作,探索构建“基层初筛、县级复筛、市级诊断、专业康复”的闭环管理机制,扎实高效推进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及干预工作落地见效。去年共完成0-6岁儿童孤独症初筛22825人,筛查覆盖率达90.8%。其中筛查异常62人,转诊62人,确诊7人,接收干预康复5人。
“活动启动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展专项系统化培训,组织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医师强化孤独症症状识别、初筛量表使用方法、分级转诊等内容的学习。”瓯海区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科长贾博女介绍。目前,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均可免费进行孤独症初筛。如果初筛异常,将转诊至区妇幼保健中心进行免费复筛。若复筛依旧没有排除异常,应尽快进行正式的诊断和干预康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