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摆出烟火气 放宽店铺外摆不只是“一两米”的事

字体:
—2025—
04/03
14:10:51
2025-04-03 14:10:51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钱关键 吴馥梅

  浙江在线4月3日讯(记者 钱关键 吴馥梅)春暖花开时节,走进金华小码头老商圈,一家名为“周五咖啡”的小店外,两张露营矮桌椅排布在绿植花草间,几名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天,不时有人举起手机自拍。

  “最近允许店铺外摆,生意都好起来了。”店主吴思萍对“外摆”吸引客流的好处赞不绝口。

  这一变化源于一条“新政”——3月18日,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

  趁着“外摆放宽”的东风,最近,部分城市在维护秩序、保护环境、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纷纷放宽对“路边摊”“临时摊位”的限制,这为广大想要自主创业的人打开了一条新就业通道,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也点燃了城市“烟火气”。

  小小举措

  让鲜啤吧营业额提升了15%

  夜幕四合,临海市人民路迅速热闹起来。石塘小海鲜排档店主叶林正将一些桌椅搬到室外,吸引老饕们用餐。

  叶林正透露,允许外摆后,自家店门口多了8个外摆位置。现在,一晚上可翻台两次,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今年起,我们将逐步开放部分街巷的外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接地气生活的需求。”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古城中队负责人谢禹表示,省里下发《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后,他们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部分街巷试行,让符合条件的临街店铺经营范围往外扩了“一两米”,有效带动了消费。

  “闻风而动”的不止临海。在3月21日举行的金华市规范设置临时摊点工作会上,金华相关部门提出,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设置1万个临时摊点,以释放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

  作为近年来省内最早探索“放宽外摆”政策的城市,2023年3月,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杭州市城管局)就推出了《关于加大对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允许商家将餐桌摆到店外。同时,商家户外促销活动一次审批后的开放时限,也从原来的8天延长至20天。一年后,杭州推出“外摆新政”2.0版,将可外摆的范围从市中心扩大到全市97个商圈、街区。

  今年2月,杭州发布实施助力提经济促消费的“十允许、三服务”举措,进一步将外摆放宽到一些符合条件的临街小微店面,并提出为新装修商户提供店招店牌、广告设置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领域的政策辅导、简化场地使用证明、帮助商户规范快捷办理相关手续等服务。

  “总体成效明显。”杭州市商务局商贸运行处负责人介绍,杭州武林商圈今年审核同意27家商业外摆商家,春节期间,商圈总客流量达274.06万人次,同比增长4.03%。整个杭州,今年春节,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娱乐五大行业在内的消费总额为407.91亿元,同比增长7.8%。

  深夜11时,杭州市中山南路的各色小吃摊前依然人头攒动。一家只有20个平方米、居于道路犄角、名叫“30公里”的鲜啤吧外,两张竹制矮桌旁坐满了游客。“过去不允许的外摆和广告牌,如今成了揽客利器。”店主蔡虹坦言,这一举措让店铺营业额飙升了15%。

  放宽外摆背后

  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转变

  “放宽外摆,点亮了市集,同时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汤海孺表示,放宽外摆,绝不仅仅是店铺往外扩“一两米”的事,背后更彰显了城市治理理念的变革。

  目前,杭州不仅将大部分外摆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区)一级城管部门,针对武林夜市等特色商圈,还制订了249个“一场一策”“一企一策”方案。

  “比如吴山广场,商家很多,对灯光、招牌设置、促销场地划分等需求各不相同。一般我们会请属地街道先收集商家需求,提出‘一场一方案’,再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一起商讨对策,对方案进行把关、完善,一次性帮他们解决难题。”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景观监管处处长杨益华说。

  西市街商圈是金华最大的商圈之一,拥有9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类商家超3000个。“我们将外摆审批窗口前移至商圈的执法‘蓝次方’服务岗亭,同时结合‘智慧商圈’数字应用,让商家可以就近办理、一键完成外摆、促销等各种申请。”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主任陈进表示。

  在西市街商圈,管理部门还对各种店铺分门别类、分类施策,如对花市一条街,设置外摆“一米线”,让整条街花香四溢;五金工具、竹箩筐等店铺,外摆商品则被要求必须归置整齐……“我们还积极变‘刚性执法’为‘柔性监管’,推进首违不罚和包容审慎监管。”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一处处长刘晓菁说。

  放宽外摆带来的管理理念变化还有不少。比如在永康市,当地积极迭代“智慧城管”应用模块,探索临时摊位预约、登记等功能,通过定时、定点、总量控制等方式,实现摊位余量实时线上查看。

  重启路边摊

  并非“地摊经济”的低层次回归

  近日,武义县创新推出的便民型、潮汐型等6种临时摊位,成为金华其他县(市、区)争相学习的对象。

  几乎每隔一天,家住武义城市花园小区的顾大妈,都要将自家种的但一家人又吃不完的新鲜蔬菜,拿到街面上售卖。因随地兜售,以前经常要被赶。如今,武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该小区边上设置了12个“便民型临时摊位”,每天上午6点到9点,下午4点到6点,居民都可以拿着自产自销的蔬菜到摊位上售卖。

  “小小摊位,不仅服务民生,也带动就业。”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朱方炜说,截至目前,他们的6种临时摊位,悄无声息地嵌入城市大街小巷,已累计带动就业创业1300余人次。

  “无论是回应民生需求,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是提供低成本的就业机会,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放宽外摆,本质上都是围绕人来做服务。”汤海孺说,杭州等地通过放宽外摆,“摆”出城市烟火气,“摆”出风景线,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包容性。

  “开放外摆、重启路边摊,并不意味着‘地摊经济’的低层次回归,而是对新经济形态融入城市肌理的一种新探索和尝试。”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研究员杨志文说,在移动网络发达的今天,虚拟空间的便利,并未消解人们对真实场景的向往。浓郁的城市烟火气,已成为吸引人们走出家门、感受城市多元业态的“利器”。他表示,从全省多地陆续出台和不断迭代的“外摆”政策可以看出,这几年,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正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外摆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