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蜥蜴、撸刺猬、把玩玉米蛇……这些看似只是饲养异宠(即猫、狗等传统宠物之外的另类宠物)的个人爱好,最近竟引起了国家部委的高度关注并登上了新闻发布会。
3月19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近年来饲养异宠火热的现象,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首席专家周晓农提醒,蜥蜴、水豚等小众宠物有健康和法律风险,需要合法购买、做好检疫和卫生管理。同时,建议家中有婴幼儿、孕妇、高龄老人的要慎养或者不养宠物。
其实,关于饲养异宠背后的风险早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就被明确指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饲养异宠缘何流行?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风险?又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近日,潮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爬先生异宠馆”内恒温箱里的爬宠。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养异宠,小众群体新兴的精神满足型消费
滑溜溜的身体、鲜艳的肤色、此起彼伏的斑点和突起……守宫——外行人看来它就是一种有毒的蜥蜴,十分“恐怖”,但衢州95后姑娘小唐却对它情有独钟。“守宫拥有一对漂亮的‘卡姿兰’大眼睛,它会用舌头舔自己眼珠子,从正面看,嘴巴也呈微笑形状,每次看都觉得这小东西好神奇、好呆萌。”半年前,因为对它的生活习性充满好奇,小唐花费900元买了一条成年的睫角守宫。
小唐把睫角守宫放在手心观察蜕皮情况。受访者供图
像小唐这样,对异宠颇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人民币,饲养异宠的人群以“95后”居多。
晚上十点,位于湖州田盛街的“爬先生异宠馆”迎来一天的热门销售时段。店里透明盒子装着守宫、玉米蛇、蜜袋鼬、蜘蛛、蝾螈等数百个爬宠。“越到深夜,生意越好,线上和线下都是一样。”店主从事异宠养殖、销售已有十余年,此前主要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获客,去年6月起开设线下实体店。
“爬宠是异宠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类,主要客群为女性、上班族。当然,现在也有部分老年人、小朋友也开始喜欢。”这位湖州的店主估算了下,当天线上线下共售出30余个异宠。
异宠热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市场消费,还为科普馆、咖啡厅集聚了人气。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异宠主题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重庆的水豚咖啡店、成都的三只浣熊咖啡店、西安的羊驼咖“朗慕咖啡”等,几乎每家店都位列当地的咖啡馆打卡热门榜。
在位于德清莫干山度假区的一家爬宠科普馆,树景上盘踞着蛇,角落里隐藏着休憩的守宫,还有“站桩”眺望的蜥蜴……店里的恒温箱内,各式各样的异宠琳琅满目。据馆长沈卓娟介绍,目前国内爬宠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爬宠科普馆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不仅迎合了现代人追求个性、亲近自然的需求,也为普及爬宠知识、推广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平台。
说起这几年异宠受到年轻人喜欢的原因,中国兽医协会异宠分会理事、上海湃皓思宠物医院院长翁治天表示,异宠有自己独特魅力——相比猫犬,它们大多不需要主人陪伴、按时喂食、定期铲屎或者带出去遛弯,比较省心省力。“年轻人想要陪伴,又希望点到即止的付出,异宠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饲养异宠是人们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小众群体新兴的精神满足型消费。”在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贾磊看来,年轻人热衷饲养异宠,背后是追求个性、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情感寄托等多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消费者对异宠认知度的提升、异宠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交媒体对异宠文化的推广,新兴异宠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经济师李昊认为,异宠的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会迅速扩大。
翁治天展示给异宠检查用的B超机器。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退货无门、救治不易,异宠并不那么“易宠”
当猎奇感过去,饲养异宠的现实问题接踵而至。
“一些异宠人类驯化、人工繁育时间短,仍保留一定的野外生存习性,相较于猫、狗,更需要独立、模拟自然的生存空间,因此饲养者要在食料、造景、温湿度等方面下大功夫,以模拟野外栖息环境,保证它们健康成长。”翁治天以饲养蜥蜴为例介绍道,蜥蜴的饲养环境相对犬猫要求更高,除了购置加湿器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外,还需要提供充足的昆虫作为食物,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饲养。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狂野之心:异域宠物贸易的残酷现状》提到,47%的异宠初次购买者几乎没有花时间研究自己购买的动物,既不了解它们的来历,也不清楚它们需要的环境。
对异宠缺乏认知,加上养育条件达不到异宠的需求,这些都将导致异宠的患病率增加。
生病了就得治。然而相比宠物医院,异宠医院的覆盖度却很低,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小唐发现,在她生活的城市,没有一家专门的异宠医院,如遇到守宫生病,她只能选择在网上寻医问药或者带到宠物医院救治。
不仅医疗资源稀缺,异宠能做的检查、治疗也比较有限。在翁治天的异宠专科,给异宠用的检查设备,如X光、B超使用的都是犬、猫的设备,遇到一些个体比较小的异宠,使用的是人类看牙齿的仪器。翁治天介绍,犬、猫的很多疾病有标准的诊疗流程,而对异宠的医治目前主要以临床经验为准,参考一些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治疗。“很多异宠,比如鸟类、仓鼠等代谢都比较快,这就意味着患病的异宠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或被遗弃的风险大大增加。”
“我之前就收治过一只网购的鹦鹉,收到后一连拉了两天的肚子才被缺乏经验的主人送来医院,结果半天就死了。”杭州初兴异宠动物医院的院长丁芳曾收治过不少因运输出现问题的异宠。她表示,宠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它们只要被运输,就会有生病风险。
当下,异宠交易的重要渠道是通过网络平台,一般买家对它是否检疫过、身上是否潜藏病毒、患有病灶一时无法进行精准判断。收货后,买家再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合饲养或是异宠出现问题等想要退货时,由于网购活体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原则,宠主只能把它转让、遗弃或是放生。
“刚收到货时没发现异样,后面给它投喂食物就是不肯进食。”高中生小吴网购了一条玉米蛇,出现问题后,他求助卖家并听取意见,换喂鹌鹑和乳鼠,进食情况仍未改变。于是,小吴跟卖家协商退货,遭到拒绝后,他想过把它转让或者放生,但快递不允许邮寄活体,查阅又得知玉米蛇不是本地物种不能放生,最后只能让它自生自灭。
“很多人饲养异宠大都因为好奇,并没有做好长期饲养异宠的准备。一旦饲养的新鲜劲儿过去后,长时间的精力消耗,喂养复杂,看病难等问题陆续出现,那么就很可能会弃养,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浙江农林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教授邵春艳建议,在决定饲养异宠前,建议先充分了解其习性、饲养难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摒弃冲动消费,做到理性饲养。
从外地到杭州异宠动物医院救治的豚鼠。受访者供图
交易背后监管缺失,亟待规范管理跟进
事实上,饲养异宠不仅关乎个人爱好,更关乎生态、生物、卫生等公共安全。
“这些小众宠物,原本是野生动物,所以会传播某些疾病的。”周晓农举例道,蜥蜴是可以通过粪便传播沙门氏菌,水豚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仓鼠可能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土拨鼠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甚至狂犬病毒,这些病原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能致命。他表示,预防这些疾病有三个方法:一是合法、二是检疫、三是管理。
然而,异宠主要通过各种网站、社交媒体、社交工具形成异宠同好圈,进行交流和交易,这导致异宠交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内向性,在交易、防疫、运输等方面存在监管漏洞。
在运输上,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动物,但仍有异宠卖家通过快递公司运输。
近日,记者在走访杭州一家爬宠实体店时,看到顺丰快递小哥刚刚从店内取件出门。湖州“爬先生异宠馆”店主表示,网售异宠需办理经营许可证,就能通过快递邮寄。随后记者联系了顺丰客服,客服明确答复他们没有开辟快递活物的业务,不能邮寄宠物。
采访中,一位异宠卖家告诉记者,现在国内虽开设出宠物托运业务,但托运人托运时不仅要提供检疫证明,而且费用比快递高出好多倍。而快递小哥的收入与收件量直接挂钩,即使知道包裹内是活体动物,他们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被查到,只要不属于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一般就没收包裹,不会牵涉到快递小哥的责任。”
“在防疫上,目前异宠只有少数几个物种有合法的疫苗可以接种。”丁芳介绍,给异宠办理宠物托运服务,需要凭借免疫证可方可申办。于是,有些卖家就会给臭鼬、狐獴等类异宠打犬、猫类的疫苗,这其实是不合规的。“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适合异宠的疫苗问世。”
饲养异宠流行,亟待规范管理跟进。“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法规,是针对宠物的。”中国兽医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会长刘朗表示,目前国内与宠物相关的法条非常混杂,比如针对养宠人的行为自律,我们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针对进出口宠物(尤其是异宠),参照的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因此亟需出台一部专门的宠物法。
如何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规范异宠合法饲养行为、构建科学化市场监管体系等,已是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思考的命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