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让科研成果顺利从书架到货架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实施方案》

字体:
—2025—
07/22
07:09:42
2025-07-22 07:09:4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郑亚丽

  浙江在线7月22日讯(记者 郑亚丽)中试,一头连着实验室创新成果,一头通向产业化规模制造,是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关键桥梁。

  日前,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实施方案》。记者就中试平台的重要性等问题,采访了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

  问:什么是中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对很多人来说,中试是一个陌生词语,但做企业和搞科研的都知道,科研成果要想顺利从书架到货架,就必须经历中试这一环节——中试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环,也是产业创新的第一环。

  在历次工业化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中试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发达国家普遍聚焦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进行布局,比如美国大力推进芯片等关键领域中试能力建设,德国重点资助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中试能力建设,等等。

  就国内而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2024年,工信部牵头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专项政策意见,就强化中试能力建设等作出具体部署。2024年9月,工信部发布《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2024版)》《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2024版)》,这些都为浙江建设中试平台明确了方向。

  问:浙江的中试基础如何?

  答: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浙江一直注重创新。近年来,浙江部分市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已先行探索中试平台建设。

  比如杭州、绍兴、温州三地,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中试政策文件,衢州、绍兴上虞探索中试平台安全管理、中试项目审批机制。目前,浙江已经有19家单位入围工信部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名单。

  不过从现实条件看,浙江中试基础较为薄弱,部分企业尚未具备中试能力,已建立的平台也不同程度存在建设成本高、服务水平弱、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因此,加快建设一批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中试平台,增强中试服务供给能力,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做的一道题。

  问:对于很多没有能力建设中试平台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浙江今后打算怎么推进这项工作?

  答:中试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今后浙江将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建设条件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高校院所、政府等主体,独立或联合建设中试平台。

  在建设布局上,浙江会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全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进行布局。

  在建设任务上,围绕“选对人”“用得好”“可持续”“开放式”做文章。一是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增强中试力量;二是建设现代化中试能力,提升中试水平;三是加强公司制建设模式,健全服务机制;四是集聚高水平中试资源,优化中试生态。

  我们定了个目标,到2027年,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市级中试平台,认定产业发展急需、公共属性突出、辐射范围大、转化能力强、市场运营优的省级中试平台2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到2030年,中试平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试验证能力更加成熟,充分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多层次多样化中试需求。

  问:一直以来,中试平台存在获批难度较大、资金支持偏少、综合服务能力较为欠缺等难点,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答:这是当下中试平台建设的难点,也是今后的突破点。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主要提出四方面举措。

  首先是加强政务服务。合理优化中试平台和中试项目备案以及环评、能评等审批流程。授予省级中试平台人才自主认定权。推动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中试平台开放共享。

  其次是加强财政支持。对新认定的省级中试平台,省财政按其新投入设备等因素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其中,对依托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省级中试平台,由省市县三级统筹政策予以适当支持。升级为国家级中试平台的,省财政给予3000万元奖励。

  再者是加强金融保障。比如支持融资租赁公司为中试平台设备投资提供专项产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发展中试险、研发贷等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中试平台实施中试活动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给予平均不高于0.8%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费优惠费率。

  最后是加强业务拓展。比如省级中试平台出具的报告可作为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价的重要依据,支持地方挖掘、梳理和发布中试平台优秀试验环境和应用场景,引导各类创新主体携研发成果到中试平台开展中试验证,在“十链百场万企”等系列活动中举办中试供需对接专场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研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