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下单一份“外卖”,送来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而是一堂上门体育课。
“时间地点你来定,器械计划我来备。”今年,一种名为“体育外卖”的上门培训服务悄然兴起,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适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辅导。
这份“外卖”,按学员需求定制课程内容,由专业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凭借时间灵活、送课到家的优势,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
“尝鲜”之余,人们不禁发问,“体育外卖”发展前景如何?能否“香”得持久?
下楼就练,谁在点单
7月24日上午,体适能教练邵路安背着装满器材的大背包,按时来到台州市椒江区的一个小区里,开展上门送教。
他将锥筒、绳梯、栏架等用品,在场地摆放好。过了一小会,他的客户——10岁的小壮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约定地点。
虽然年纪不大,个头也不高,小壮的体重却达到了130斤。一个小时里,在邵路安的一对一指导下,小壮进行了跳绳、抗阻力跳跃、折返跑等十几个项目的练习,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邵路安(左)在给小壮上课。记者 杨千莹 摄
邵路安(左)在给小壮上课。记者 陈久忍 摄
小壮的母亲胡女士说,暑假里,她和丈夫都要上班,只能留小壮一个人在家。为了让他多运动,少看些电视,他们给小壮订了一份“体育外卖”套餐——共10节的体适能训练课,每周一三五上课,希望能帮他减减肥。
“报外面的班,没人接送,让他一个人去上课,又不放心。像教练上门到小区教学,觉得更方便、安心。”胡女士说,前段时间,她在网上看到邵教练“体育外卖”的短视频,决定报一个试试,几次课上下来,她觉得挺满意,这种形式解决了他们双职工家庭白天不方便管娃的难处。
同一天,在椒江的另一个小区。即将读初二的小李,正在上门教练指导下,开展立定跳远、跳绳、引体向上等项目的练习。“我练习的都是中考体育项目。”小李说,希望暑期里,在教练针对性指导下,提高体能、学习发力技巧,为中考体育提前作准备。
今年以来,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兴起的“体育外卖”,逐渐普及到了像台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
邵路安说,今年4月开始,他和两个朋友组了一个教练团队,组团开展“体育外卖”业务,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几名学员进行这样的训练。他们通过网上发短视频招揽业务,这段时间前来咨询业务的网友,变得越来越多。
一对一私教模式之外,小班团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的张女士,联合同小区两名家长组成“三人团”,每周固定三节课,为孩子订购“体育外卖”。
“三人团平均下来,每人单节课不到100元,还省去接送的麻烦。”张女士算了一笔账,5月至今,张女士已连续订购了三四十节课程,不仅减少了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还让孩子养成了运动习惯。
“我们报课不为应试提分,主要是想请专业教练给孩子建立运动习惯,下楼就能上运动课,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张女士说。
据了解,“体育外卖”的客群,已经逐渐拓展至其他年龄段。除青少年培训外,针对成人的课程也正在上线。
体育外卖,定制配送
具备何种资质的教练,才能从事“体育外卖”这一行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从业者基本有体育相关专业背景,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如专业运动员证书、体育类教师资格证、篮协教练员资格证等。同时,理论无法替代实践,上门体育一般面向青少年甚至幼儿,教练须具备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应对孩子的情绪和各种突发状况。
“体育外卖”的从业者,目前以兼职为主。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零散接单,利用空闲时间上门授课,灵活度相对较高。
“一天接两三单,一节一对一课程200元左右,基本是净利润。”邵路安算了一笔账,比起体育场馆,上门体育课只需要携带简易器材,客户下楼就可以练,省去了场地租金、水电费、空调等成本支出,几乎是零成本运营。
邵路安带来上课的器材。记者 杨千莹 摄
邵路安带来上课的器材。记者 杨千莹 摄
而除了这类个体户之外,全国范围内也已经有了更加规模化的三方平台,以机构化的方式进行“派单”。
“我们在全国110多个城市提供上门体育服务,目前平台有3000余名专业教练。”北京“乐时运动”平台联合创始人陈学利说,比起个人教练,家长对采用单次付费制的平台的信任度更高。他们通过平台在全国各地招募教练,资质审核通过者,便可通过平台接单。2024年底试运行至今,“乐时运动”平台用户已经超过20万。
“乐时运动”小程序界面截图。
今年7月初,广西南宁理工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大二本科生郭亮成为了“乐时运动”的一名全职教练。1小时到1.5小时每节课,他日均上两节,再加上其他工作,一个月下来,他能拿到大约7000元的工资。
“平台对消费者和教练都是一种保障,相比个人接单,体系更完善,效率也更高。”郭亮说,同专业同学一般去健身房、俱乐部等兼职,需配合场馆时间安排,而“体育外卖”的灵活度和自由度都更高。
作为田径运动员,郭亮主要教授青少年体适能课程,专攻跑步等中考体育项目。他利用专业知识,在课上融入体育游戏,家长和学生评价挺不错。
郭亮与学员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从市场需求看,青少儿体适能培训行业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儿童体适能运动联盟之前发布的一份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到2023年底,全国儿童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550亿元,其中儿童体育培训市场规模约为660亿元。据宇博智业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体育培训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现阶段青少年体育潜在市场规模为2350亿元,属于高成长性行业。
这份“外卖”,能否持续飘“香”
体育外卖的持续走热,实际上是“上门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服务人员或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指定地点的服务消费模式,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
除了体育外卖,近年来,上门经济不断涌现出新的形态:上门美甲、上门喂宠、上门做菜、上门收纳、上门给老人洗澡……只要有需求,就能送到家。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市场规模已超2.7万亿元,其中到家服务占比超过56%。预计到2027年,总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类似上门接单信息的帖子不胜枚举。不少年轻人将其作为自己的兼职或副业选择。
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上门做菜”得到的部分帖子。截图自网络
然而,新兴业态的蓬勃生长,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尚未建立或完善的行业规范。“体育外卖”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上门经济”业态之一,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消费维权困难、监管体系缺失等纠纷隐患。
北京的李女士今年6月底于某平台购买10节体育外卖并付款,课程即将开始之际,平台临时跑单,后续退款无人处理,客服电话也始终无法接通。因为无明确监管标准,李女士的维权至今难以得到解决。
目前,“体育外卖”没有统一服务标准,质量保障也比较难。特别是体育运动如果不规范,容易受伤,事后客户的权益如何保障,也是一大挑战。杭州的王女士为孩子预约了上门跳绳课,结果因教练不会纠正发力姿势,反而造成孩子膝盖损伤,治疗花费超过3000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个别平台给客户提供运动意外险,学员在课上发生磕碰或损伤可申请理赔,但更多个体接单的体育外卖,一般不会考虑为客户购买意外保险。
有关部门介绍,传统行业的经营者须按规定登记注册,而“体育外卖”服务提供者通常由个人直接对接服务对象,交易多通过私人转账完成,一旦出现纠纷,责任将很难认定。
同时,“体育外卖”服务也涉及隐私安全问题。“当服务场所拓展到家庭后,会涉及个人私密空间,因而涉及个人权利与隐私问题。如果使用小区公共空间,则可能会与其他业主的权利发生冲突。”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晓露说。
如何让以“体育外卖”为代表的“上门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吴晓露建议,市场需要法律监管介入,包括维权机制的畅通问题。相关中介平台应该发挥自身监管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消费者在选择上门服务群体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筛选,尽量选择正规机构或个人。
业内专家认为,“体育外卖”等业态兴起,映射出上门经济背后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的碰撞。这些催生而出的新业态,可以拓宽年轻人灵活的就业渠道,为服务业市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但今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监管部门、平台等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引导从业者规范运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