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晚风裹着蝉鸣,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国琴刚跨出家门,就被一阵热闹的欢笑声勾住了脚步。她踩着轻快的步子往毛家漾走,沿漾的绿道上,骑行者的身影不时掠过;村里的“稻也”乡趣露营地里,人造“雪花”在暖黄灯光里飘飘洒洒,轻轻落在游客肩头,把夏夜的燥热都拂去几分。
作为村级河长,杨国琴每天都要沿毛家漾走走看看。漾边出生、漾边长大的她,对这些年毛家漾的变化了然于胸。
这些年,观音堂村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先后实施毛家漾清淤、岸坡加固、生态修复等工程。“村里引入了‘稻也’乡趣露营和‘观隐’垂钓运营团队,不仅护好了水,更带火了村里的乡村旅游。我特别有成就感,经常碰到来河边散步的村民跟我讲,现在的生活是‘人水和谐’,很幸福!”聊起这些,杨国琴的嘴角止不住往上扬。
受访者供图
不只是观音堂村的毛家漾,在“河湖长制”的推动下,全区河湖面貌不断优化,开工建设全域幸福河湖项目15个,完成高品质水美乡村8个、城乡亲水节点11个、美丽河湖创建4条,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已达100%,頔塘故道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等8项成果入选省级优秀案例。截至目前,全区4个行政交界出境断面和7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体以上,达标率100%。
好生态,是幸福河湖的底色。如何让这份底色更持久、更动人?南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近年来,南浔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平原区幸福河湖建设规范》《平原区幸福河湖评价规范》和《平原区幸福河湖管护规范》等规范,构建了平原区幸福河湖建管及评价体系,将“水晶晶南浔”城市品牌融入幸福河湖创建过程中,让“美丽河湖”与“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等“五美”建设同频共振,全力打造平原水乡幸福河湖的“南浔样板”。
“建幸福河湖,就是要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亲水。”区委生态文明办负责人说,“要在河畔修步道、种绿树,让市民能看‘水光潋滟’,感‘微风拂柳’,品‘野趣静美’,把良好生态变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了守护这良好的河湖生态,南浔区从“单打独斗”转向“携手共治”。通过建立两省三地河湖长工作室,完善日常巡河、联合督查、信息共享等6项机制,与吴兴、德清签订联防联治协议,实现跨界河湖100%全覆盖。
受访者供图
河湖生态好了,水经济也跟着活了起来。南浔区通过水系整治、水环境提升工程,打造“状元湖”国际垂钓中心等一大批集“网红”打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引活“南浔古镇+息塘景区”“南浔古镇+荻港景区” 等水乡旅游线路,越来越多的河湖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水清岸绿的活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