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文成发展多元种养带动农民增收——

澳洲小龙虾游进山间稻田

字体:
—2025—
08/06
07:08:51
2025-08-06 07:08:5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尤建明 戚祥浩 通讯员 包永强

  浙江在线8月6日讯(记者 尤建明 戚祥浩 通讯员 包永强)夏夜,人们在浙南山区文成黄坦镇稻田里听取的不仅是蛙声,还有来自澳洲淡水龙虾舒展筋骨的“咔嗒”声。

  “这边田埂都检查了,没有龙虾偷偷靠岸。”温州依水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叶凤右正带着参与养殖的村民夜巡。这些远道而来的澳洲淡水龙虾,在文成山区稻田里安家,如果水土不服,它们就会趁着夜色,靠到岸边透透气。

  “这些外国虾,是村民的致富宝,金贵得很。”叶凤右说,澳洲淡水龙虾每斤可卖80多元,今年100多亩水稻田有望增收百万元。说着叶凤右顺手捞起几只澳洲淡水龙虾查看长势。它们挥舞着蓝色螯足示威,个头稍大的足有3两重,体格比本地小龙虾大三四倍,秀出的“肌肉”也更透亮。瞅着市场行情,村民们都调侃,这是小龙虾中的“巨无霸”。


叶凤右在捕捉澳洲淡水龙虾。

  这些澳洲淡水龙虾,怎么会到山区来落户?

  依仁村离镇区较远,人员流失严重,还算有价值的资源便是山上的水稻田。经过多方考察对比,依仁村两委认为发展稻虾生态养殖很合适,还找来了农业企业打算到村里投资。没想到来自村民的阻力很大,开了5次村民代表大会都没统一意见,大家主要顾虑技术、销售。“刚开始,我也是接受不了,万一养不好,我们的田就会被搞垮掉。”依仁村村民叶时金说,直到听说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联合为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提供帮扶,村民们才有了信心。

  趁热打铁,说干就干,村里引进温州依水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首批41名农户共同出资成立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合作社,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500多亩土地快速流转,实现村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年均增收1.8万元。在技术专家的帮助下,温州依水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编制了稻虾共生户外养殖技术手册,细致高效地传授养虾技术。

  “间隔9米,不能太疏,不能太密。”这几天,70岁的依仁村村民叶凤钗忙着整理稻田。“一边种草,一边除草。”叶凤钗神秘地笑笑,躬着身继续劳作。沿着稻田四周,在沟渠里种上竹节草,是给将要放养的澳洲淡水龙虾“安个家”,而除掉多余的杂草,是给生态稻谷更好的生长环境。

  眼前,沿着山坡而下,100多亩单季稻陆续进入稻花期。这些稻谷是浙江大学研育的高杆品种,更高的“身板”能确保沟渠里的水有50公分高度,可供澳洲淡水龙虾畅游。“稻花出来后,这些洋虾子就有新料吃了。”叶凤钗说,家里6亩地流转后,自己到依水园干活,10多天就有2000多元收入,田里那些谷子还有收成,龙虾相当于是白白捡来的。

  澳洲淡水龙虾偏爱水质清爽的环境,不能有消杀农药,因此共生的谷子收成后,作为生态稻米每斤能卖到6元。身为温州依水园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叶凤右算了本细账:每亩稻田投放1000尾虾苗,经过5至6个月养殖期后,每只虾重约1.5至3两,按现有留存率估算,可收获150斤商品虾,每斤卖到70至80元,每亩增值收益超万元。

  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成立澳洲淡水龙虾本地化育苗科研项目,并联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攻坚克难,于去年9月成功孵化1万尾幼苗,今年继续孵化虾苗4万尾以上。

  一组蓝色蜂窝状立体巢穴,每个巢穴内置30多个独立生态仓……走进文成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科研人员王海姮正盯着澳洲淡水龙虾专属“公寓”,记录母虾抱卵情况。王海姮介绍,这些种虾生性好斗,甚至会同类相食,如果在孵化阶段受到触碰或惊吓,会产生应激反应,不断抖动腹部,将尚在孵化中的虾宝宝弹开。“我们创新设立了躲避箱,作为防斗殴的安全屋,让虾宝宝顺利孵化。”王海姮说。

  本土化育苗惠及文成多个乡镇。连日来,在文成百丈漈镇月亮湾农庄,负责人孔世锋忙着张罗虾苗投放。“这些3至5厘米的虾苗,每只成本约0.35元,比外购的虾苗便宜不少。”孔世锋满脸信心,约莫半年后,农庄将添原创高端菜。

  如今,澳洲淡水龙虾的“领地”正在不断扩张,从黄坦镇济下村到依仁村、严本村,再从黄坦镇到百丈漈镇、巨屿镇、珊溪镇、南田镇……稻虾共生仿佛星星之火在山区梯田燎原,而加入底栖生活的还有田鱼、田螺等,成为文成山区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路上的“新伙伴”。

  “企业收购、电商网售、直播贩卖……秋冬季节大规模上市时,又与市场上的普通小龙虾打了时间差,我们从未为销路发愁。”叶凤右透露,今年新投建300多平方米育苗基地,联动文成二源镇淡水养殖孵化实验室,为文成乃至省内外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户提供价廉质优的虾苗,而他自己研配的饲料也常被抢购一空。

  傍晚时分,山风拂过稻田,掀起层层绿浪,那些藏在稻根下的“蓝精灵”,正悄悄编织着浙南山村农民增收的新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业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如今,澳洲淡水龙虾的“领地”正在不断扩张,从黄坦镇济下村到依仁村、严本村,再从黄坦镇到百丈漈镇、巨屿镇、珊溪镇、南田镇……稻虾共生仿佛星星之火在山区梯田燎原,而加入底栖生活的还有田鱼、田螺等,成为文成山区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路上的“新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