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10时,嘉兴市汽车北站附近的嘉通交运公司国鸿维修分公司车间内,热浪裹挟着机油味扑面而来。36岁的汽车维修工朱家超正弓着身子钻进公交车底,黑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脸上、脖子上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滚落,在地面晕开一小片湿痕。此时车间温度计显示38℃,而他身旁的发动机舱附近,温度已逼近60℃。
自早上7点半到岗,朱家超的脚步就没停过。三伏天里,车辆故障高发,车间日均要承接二三十辆公交车、大巴车、大客车及货车、私家车等维修任务,十多个人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要修两三辆。“机修、机电、钣金、喷漆各有分工,我主要负责机电这块。”他抹了把汗,手里的扳手正精准拧动电路接口。总经理褚晓炎说,小到电瓶亏电、轮胎爆裂,大到发动机突发故障、电路疑难杂症,朱家超都能“妙手回春”。
上午11时,一通紧急电话打破忙碌:一辆57座氢燃料新能源公交半路“趴窝”。朱家超抓起工具箱就上了检修车,现场排查发现是驱动电机控制器故障。他麻利拆下这个十斤重的部件,额头汗珠滴在滚烫的车身上,瞬间蒸发。“高峰时段抛锚最急,得尽快修好,不能堵了路。”这样的抢修,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
2011年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朱家超便与这些“庞然大物”为伴,一干就是14年。他不仅考取了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资格,还拿下嘉兴青年工匠、国企工匠等多项荣誉,入选“嘉兴良匠”。工作之余,他带徒传艺,拓展外修业务,领着团队提升技能。
中午匆匆扒完饭,朱家超洗净手臂油污又投入工作。“早班到下午两点半就能歇,晚班得等最后一班公交收车,差不多晚上十点才下班。”他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大容量水杯,“一天喝三四升水,习惯了。”
在嘉兴,像朱家超这样的“公交医生”还有不少。国鸿维修分公司现已设有凤桥、大桥、王江泾等7个城乡公交维修点,每个站点都有驻点维修工,就近解决车辆小修和保养问题。“做一行爱一行,把车修好,让大家出行顺顺当当,就值了。”朱家超的话语,道出了这群高温守护者的心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