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浴血荣光》,如何击中人心

字体:
—2025—
08/07
07:17:59
2025-08-07 07:17:5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听雨

  浙江在线8月7日讯(记者 沈听雨)秋收起义的星火燎原、三湾改编的制度创新、井冈山会师的革命壮举……在电视剧《浴血荣光》中,这些历史事件都在镜头下生动演绎,激发观众的澎湃情绪。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全景式回顾了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步步踏刃而行、探索新路,经浴血奋战走向荣光的伟大征程。剧集的播出,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情缅怀,也是以“活教材”形式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开播首日,该剧就登顶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日榜榜首,以2.910%的收视成绩,创下近三年重大革命历史剧开播收视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浴血荣光》让革命历史通过视听语言的转译,变成鲜活可感的历史记忆,成为多屏观剧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代际共鸣的文艺载体。”

  “真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浴血荣光》开篇于1927年“马日事变”后的长沙火车站,反动军警的刺刀与青年学生的抗议传单形成对峙,徐特立逆着人流与街头抛撒传单的儿子徐笃本隔空相望。透过镜头,观众仿佛被带入那个革命危急时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荧屏上变得可感可触。

  近年来,我国重大革命题材剧在创作上迎来高峰,《浴血荣光》则开掘出新的叙事视角,实现了内容表达新拓展。该剧导演陈力表示:“把视角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是为展现革命先驱的火热青春,以及他们在峥嵘岁月中艰难前行的历程。”

  剧集以“党的建军路线”为叙事主线,解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从初创到成熟的“密码”。电视剧对发生在1927年到1935年的这段中国革命艰难探索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史诗化的描摹与再现,不仅让革命征程有了流动的历史纵深感,也填补了国剧创作版图上该内容的空白。

  陈力执导过《海棠依旧》《谁主沉浮》《血战湘江》《古田军号》等革命历史题材剧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拍戏很较真。这一次,为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她希望剧组做到纯实景拍摄,选景定景要有历史依据和资料来源。“真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她说,再激昂的情绪、再重要的历史事件遇到粗糙的人工造景,只会让观众觉得“一眼假”,这种不可信会让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为此,剧组历时9个月,辗转多地实景拍摄,力求真实还原如“血战湘江”等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增强历史沉浸感。拍摄前的两个多月,演员们就已进组体验生活,学挑担、骑马、打枪,和老乡们一起吃住。拍摄秋收起义时,剧组特意选择原始崎岖的山路行进,年轻演员们推着辎重,跋山涉水,吃了不少苦。

  生活化、接地气的刻画

  《浴血荣光》是一部群像剧。剧集不仅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还缅怀了如卢德铭、王尔琢、何挺颖、伍若兰、毛泽建、刘安恭等革命先烈。全剧塑造了近200位历史人物。

  陈力希望,镜头下这些历史人物能生动鲜活,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能以新视野创造在全球传播的共产党人形象。这并不容易,关键还在于刻画要生活化、接地气。

  剧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王仁君对吃月饼那场戏印象深刻:毛泽东收到杨开慧捎来的月饼,掉落的饼渣儿他都小心翼翼捡起来吃,无声处尽显革命夫妻的深厚情感与无尽思念。

  这样的刻画在剧中有许多:毛泽东会因为多位同志的牺牲而悲愤不已,也会在弟弟进来汇报情况时,赶紧塞给他一个馒头让他垫垫肚子;一个小小的拨浪鼓几次出现,承载了毛泽东对刚出生孩子的牵挂……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展现了毛泽东不仅是会议桌前的决策者、深深扎根于战士和人民群众中的领路人,也有家庭温情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陈力说:“他们是有勇气有担当的革命者,也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在细微处下功夫,让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都贴着地皮走,才能让观众不出戏、有共鸣。”

  当革命叙事融于个人成长,当大事件和小细节互相交织,当国家命运、社会状态、百姓生活在剧中都有了立体丰满的呈现,剧集才能以更亲切的个体视角再现伟大的革命进程,让观众在感受历史温度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

  年轻人的“语境”空间

  历史人物的精神与当下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更能对今天有深刻认识,并认清未来要走的路。

  对此,《浴血荣光》创作团队深有感触。陈力希望,《浴血荣光》不仅是一部好看的剧,还能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让现在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能从中听到革命先驱的青春呐喊。

  剧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革命先驱展现出意气风发的青春本色。创作团队大胆起用青年演员,希望他们能演绎出先辈们在剧中的青春脉搏:对家人、战友、大众有柔软深情,但意见相左时也会急躁、会冲动,却始终燃烧着信仰的火光。

  正如王仁君所说:“在剧里,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是在演绎中跟随毛主席成长,跟随人民军队一起成长的。”处于探索革命道路时期的毛泽东,有理想、有冲劲,也会迷茫、会犯错,王仁君正是抓住了这种“青涩中的坚定”。他说,每一次向角色的靠近,都让自己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

  如此,才会有年轻观众在网上评价:以前总觉得革命领袖离我们很远,看了这部剧才发现,他们年轻时也和大家一样。

  可以看到,创作团队在创作时努力营造年轻人的“语境”空间,从而让更多人从电视剧中看到黎明之前的黑暗、涅槃之前的残酷、勇毅背后的伤痛和铁血背后的温情。而从那个时代的青年到当下的年轻人,革命精神的传承从未中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历史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