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四点半,安吉县天子湖镇迂迢村的乡间小道上已响起脚步声。背着深蓝色药箱的钦娟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田埂间,药箱上的红十字在朦胧晨光中格外醒目。这位天子湖镇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天子湖镇村落星罗棋布,村民居住分散,基层医疗服务一直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挑战。19年前,刚到镇卫生院工作的钦娟接手西亩迂迢片区时,面对的不仅是780名村民的健康重托,更是乡亲对“上门医生”的陌生与隔阂。“那会儿上门建档,十户有八户要吃闭门羹。”钦娟记得,有位患高血压老人听闻她是来做健康随访的,隔着门就喊:“我身体好得很,不用你们瞎操心。”这样的场景,在最初的半年里成了常态。
随后,钦娟调整了方法,先请村干部陪同走访,又在村口老槐树下常设健康咨询点,摆上血压仪、血糖仪和科普手册,在闲聊中普及健康知识;将自己的手机号工整印在便民服务卡上,挨家发放。
日复一日的坚持里,村民慢慢看清了这位“背着药箱的闺女”的真心——她会认真记下老人念叨的腰酸腿疼,会准时提醒慢性病患者复诊取药,会把晦涩的医学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曾经紧闭的门扉,就这样在一次次耐心沟通中悄然打开。
在天子湖镇,像钦娟这样的家庭医生,是连接城乡医疗的重要纽带。
为了让服务更专业,她利用休息时间啃下了全科医师证,看到村里老人行动不便,又特意考取B超上岗证,把检查设备“搬”到村民家里。她根据天子湖镇农村老年人口多、慢性病高发的特点,摸索出分片分类管理办法:将片区划成5个网格,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每月上门随访;给独居老人设“每周一访”,为孕产妇和儿童定制“健康成长表”。
如今,她负责的辖区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已达9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升至72%。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12本日志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的上万条监测信息,是药箱里反复更换的血压仪电池,更是19年如一日的专业坚守与细致服务。在天子湖镇的村落间,以钦娟为代表的家庭医生们,正让基层医疗服务的网络不断延伸,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乡村肌理。他们以锲而不舍的坚持与耐心,一点点推动着山区乡亲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让主动预防、科学管理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做家庭医生,就像种庄稼,得下笨功夫,耐住性子。只要乡亲们需要,这路我还能一直走下去。”钦娟表示,她与无数扎根基层的家庭医生一道,以19年的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健康篇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