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张小小卡片托起晚年幸福

字体:
—2025—
08/08
09:05:02
2025-08-08 09:05:02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苏宣萌

  昨天上午8时许,在金华田野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金东区“爱心卡”助老团队的徐燕玲、钱舒豪等队员忙着检查设备,稍后他们将开启新一天的下乡助老服务。

  作为金东区“爱心卡”引入的社会服务机构,每天穿行于各乡镇(街道),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助浴等上门助老服务,是该团队的重要工作。

  上午9时许,在孝顺镇塘湖村,独居老人施良庆迎来了助老团队,这天是他约好理发的日子。“为了这个,我特意从外面赶回来。”操着一口“夹生”普通话,老人拍了拍徐燕玲的肩膀,显得很开心。

  施良庆膝下无子女,是金东区“爱心卡”首批受益者之一。助老员先为他测量血压,询问身体情况,随后给他理发。其他队员则分头清洗碗筷,清理灶台、油烟机,仔细检查过期食品,又将老人堆放在角落的杂物进行分类整理、妥善收纳。施良庆说,助老员定期上门服务,让他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对于没有子女或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老人而言,打扫卫生、烧饭做菜、清创换药都是生活中的困扰。在曹宅镇横溪村,独居老人张斯余早早把准备洗的衣服放进脸盆,等待助老员吴巧苏上门。除了洗衣、搞卫生,吴巧苏还会帮老人修剪指甲、烧饭,有时会多留出半个小时陪老人聊家常,分享一些新鲜趣事。

  吴巧苏是横溪村妇联主席,考虑到村里独居老人较多,生活上普遍存在困难,便自荐成为“爱心卡”助老团队中的一员。“部分年纪大的独居老人在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助老团队既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也缓解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吴巧苏说。

  徐燕玲告诉记者,“爱心卡”重点保障独居、失能、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了方便开展助老服务,他们遵循就近就便、普惠服务、功能集成、安全运营原则,在金东区各乡镇(街道)全面布局服务小组,确保助老服务“每月一上门”。同时,定期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运行一年多来,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00后王玉连是新入职的助老员,毕业于护理学专业。她告诉记者,与医院相比,助老员的工作更加专业和复杂,除了日常家务,还需要学习护理、康复等新技能。此外,服务对象多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神志不清等情况时有发生,助老员需要投入大量体力和精力。

  “尤其是有的老人已丧失行动能力,有时需要协助他们翻身、擦身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王玉连说,尽管工作辛苦,但她依然没有离开岗位的打算。“人人都有老的一天,希望趁自己年轻,为更多老人提供帮助。”

  随着频繁接触和深入交流,不少助老员与老人建立起了情感纽带。“过去,不少老年人有很强的戒备心,担心社保卡上的低保金,需要刷卡服务时,迟迟不肯拿出来。”钱舒豪说。如今,“量身定制”“精准关怀”的服务模式让每一位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助老员很有耐心,不仅帮我打扫干净屋子,听我唠叨也不嫌烦。他们一来,屋里就热闹了,我心里更是暖乎乎的。”独居老人金琪山说,助老员的陪伴让他感受到久违的亲情。

  徐燕玲告诉记者,为确保服务质量,“爱心卡”采用线上监管模式,助老员在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要进行照片、视频、语言等记录上传,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平台设置规定时间进行计时,确保每一单服务保质保量完成,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满意度。

  走访完4户老人已是中午,简短休整后,助老服务队继续下午的行程……据统计,金东区已累计发放养老服务“爱心卡”8.9万张,服务老年人700余万次。

  相关链接

  一张小卡片守护夕阳红

  近年来,金东区以养老服务“爱心卡”省级试点为契机,引入社会和市场力量,通过一张“爱心卡”,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助浴等“6+N”多功能服务,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目前,全区已签约专业养老服务机构5家,培育整合民政服务站12家,吸收居家养老服务商42家、助餐服务点456个、爱心商家305家作为定点服务机构。“爱心卡”财政资金使用率常年居全市首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服务;助老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施良庆膝下无子女,是金东区“爱心卡”首批受益者之一。助老员先为他测量血压,询问身体情况,随后给他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