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2年鸟,这是我第一次在嘉兴桐乡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提及自己和彩鹮“偶遇”的经历,摄友金冬卫特别激动,因为栖息地减少等问题,彩鹮已濒临绝迹。“过去好些品种的鸟都不常见,这几年生态环境变好了,鸟的品种也多了。”金冬卫坦言,在拍摄过程中,他发现嘉兴有很多珍稀鸟类的身影。
透过屏幕可以看到,阳光下,彩鹮原本静立在水田中,黑色的羽衣低垂,忽而,它轻蹬朱红色的长腿展翅飞起,颈优雅前伸,长喙划破炽热的天空。一旁,几只黑翅长脚鹬并肩而立,它们屏息凝神,仿佛也在感叹这难得一见的奇景。
据悉,彩鹮是深栗色带闪光的鹮,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脚绿褐色,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色深,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叫声是带鼻音的咕哝声,于巢区发出咩咩及咕咕叫声。
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其繁殖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春季成群营巢,每窝产卵3至5枚。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中部,包括中国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因其对栖息地水质、植被、食物链完整性要求极高,这一‘首次记录’意义非凡。”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不仅为嘉兴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还拓展了该物种在浙江省内分布范围的认识,更是对嘉兴生态环境的充分肯定。
其实,在嘉兴,像金冬卫一样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很多。他们或行走在公园中,或蹲守在湿地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嘉兴鸟类的身影。看着镜头中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他们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小得意”。
近年来,随着嘉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黄胸鹀等“国宝级”鸟类在秀洲区、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等多地频频亮相,成为嘉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探究诸多“贵客”一再“到嘉”背后的原因,是嘉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嘉兴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如今,碧水倒映着云影,桑林间鸟鸣成诗,一幅“诗画水乡”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截至2024年底,嘉兴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表明,嘉兴共有各类生物物种4465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1248种、鸟类302种、两栖爬行动物35种、哺乳动物20种、陆生昆虫1138种、水生生物1432种、大型真菌2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62种,珍稀濒危物种67种。
各类珍稀动植物乐于栖息,是对嘉兴生态环境改善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也温馨提示广大市民,彩鹮是生态馈赠的珍贵礼物,为了让这份惊喜长久停驻,请保持安静、文明观鸟、绿色出行,让镜头记录美丽,用心灵保持敬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