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1-7月份的浙江港口生产主要统计指标出炉,全省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齐发力,共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80.2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10.15%。其中的“龙头”宁波舟山港,前7个月完成货物吞吐量8.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超2462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9.35%。
7月份浙江港口生产主要统计指标。数据来自浙江交通
在“龙头”带动下,全省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突破10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超2846万标箱,距离“3000万标箱”大关仅仅一步之遥。从省内各沿海港口的增幅来看,前7月温州港、台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1.3%、9.1%,全省靠前;嘉兴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幅领跑,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4%。
相比沿海港口的“大吞大吐”,内河港口尽管体量不及,但今年来增势持续强劲。今年1至7月份,全省内河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同比增长8.49%;集装箱吞吐量则累计达到了133.84万标箱,同比增长18.86%。
俯瞰宁波舟山港。拍友 杨江琦 摄
其中,杭州、宁波、金华三地的内河货物吞吐量上升迅猛,前7个月同比增幅均超过了30%。与此同时,衢州、杭州两地的内河集装箱吞吐量骤增,增幅分别达49.97%和58.72%;湖州、嘉兴两地也持续发力内河运输,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了18.3%和12.3%。
去年底,衢州开通首条“水水中转”外贸航线,大宗货物经“衢州-乍浦-宁波”中转可直达加拿大,就此终结了衢州当地的外贸货物必须经沿海港口“二次倒腾”的历史。据衢州港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随着“衢州-乍浦-宁波”集装箱航线每周两班的稳定开行,对比以前走铁路,又给企业节省了近三分之一的运输成本。
内河航线日益发达,为更多内陆地区打通了直达全球的新通道,也推动了交通物流的降本增效。在金华港婺城港区,往返嘉兴港乍浦港的集装箱航线越来越忙。
金华港婺城港区。拍友 叶永永 摄
“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自去年投运后,就承担起金华、衢州等我省中西部的集装箱、钢材、煤炭等水路中转,今年这里还要开通到江阴、济宁等5条货运航线,下半年会更繁忙。”港区负责人说,与传统公路运输相比,内河水运运量大成本又低,而且运输距离越长优势越明显,超过500公里以上的长途运输能节省将近一半费用。
“从沿海到内河,从港区到腹地,内河港口已成为区域贸易中的关键支撑,同时助力我省进一步激发海河联运的‘黄金效益’,成为破壁双循环的重要力量。”浙江省海港集团有关负责人还介绍道,例如,嘉兴港依托“全国内河主要港+沿海重要港”的独特双港优势,通过“三横三纵一通道”高等级航道网络,彻底打通连接沿海三大港区的海河联运主动脉,让千吨级船舶得以畅行无阻。如今已有12条近洋航线、14条内贸航线、41条内河班轮航线在此交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