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相对薄弱镇村,如何强筋健骨

——省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解读全省“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帮扶带动工作方案

字体:
—2025—
08/28
06:28:33
2025-08-28 06:28:3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浙江在线8月28日讯(记者 祝梅)今年,浙江把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写入省委一号文件。日前,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全省“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帮扶带动工作方案,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缩小“三大差距”,切实夯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基础。

  “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是浙江缩小“三大差距”“抓两头、带中间”的尾巴这头。当下,浙江如何界定“相对薄弱”,被列入其中的村、镇又将获得哪些助力、加快发展步调?记者就此采访浙江省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

  记者:如何理解“相对薄弱”这一说法?

  答:浙江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工作方案中所定义的“相对薄弱”,都在省域范围内设定了一些指标依据来筛选。

  这一次,工作方案中列出了76个全省“相对薄弱乡镇”(其中69个位于山区海岛县)和575个山区海岛县“相对薄弱村”。前者以乡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所辖村中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等情况为主要依据;后者的主要依据是山区海岛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内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集中度、拟撤并村、空心村等。

  正如其名,“相对薄弱”是个相对概念。比如,大部分被纳入“相对薄弱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但也有部分山区海岛县基本消除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或者低于这条线的村已经比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适当调高标准,将部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0万元至50万元的村纳入范围。

  记者:“相对薄弱乡镇”和“相对薄弱村”的工作重点有何异同?

  答:两者都是加快发展的“重点对象”。今年浙江提出实施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行动,山区海岛县的“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都将被纳入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体系。

  帮扶机制上,“相对薄弱乡镇” “相对薄弱村”纳入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行动。“相对薄弱乡镇”由设区市为主体,每个“相对薄弱乡镇”都有1名市领导包联,以市级部门、国有企业为主结对,省帮扶团组成员兼顾结对。“相对薄弱村”由县为主体,每个“相对薄弱村”都由1名县领导包联,并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相对薄弱村”优先由省帮扶团组中的省直单位、经济强县、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成员单位分别结对,其余由“相对薄弱村”所在县(市、区)部门、国企结对。

  帮扶体系上,有“相对薄弱乡镇”分布的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要编制市级帮扶举措,“相对薄弱村”要编制县级帮扶举措,两项工作都需要谋划年度帮扶带动计划和任务,每个季度都要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市、县两级分别予以跟踪调度。

  记者:“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的帮扶工作会联动中心镇、重点村的相关部署吗?

  答:在帮扶带动工作方案中,我们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大镇带小乡”。51个山区海岛县省级中心镇在落实“一镇一策”时,要把周边乡镇的发展尤其是要辐射带动好周边的“相对薄弱乡镇”。

  对重点村组团片区内现有的35个“相对薄弱村”,工作方案明确要在下一批片区组团发展规划中尽可能将邻近“相对薄弱村”纳入范围;片区之外的“相对薄弱村”也要依托重点村开展产业协作,尽量融入片区产业链,降低“相对薄弱村”的发展成本。

  记者:被列入“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名单的镇、村会获得哪些发展助力?

  答: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江坚持因地制宜施策,核心是增强“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的“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回答好收入如何更稳、发展如何更快、动力如何更足、制度如何更完备等问题。

  两份方案都提到,对于符合条件、有明显帮扶带动效应的项目,可以在省级强城兴村融合发展专项政策中予以支持。

  比如,这些年,浙江一直在稳妥有序推进异地搬迁,我们会引导“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中有意愿的农民搬迁到县城或中心镇居住和就业,这就关联到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加强公共服务兜底保障等工作。

  之前的一些效果较好的帮扶工作举措也会创新继承。比如,针对“相对薄弱村”加快发展,我们用好人才资源,提出派驻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到结对“相对薄弱村”任职,同时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文化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送文化服务,满足村庄发展需求。

  参考“飞地”发展经验,浙江将支持基础好、有前景的园区、开发区、中心镇,倾斜安排“相对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项目;全省工商联系统开展的“万企兴万村”行动也要把重点转向“相对薄弱村”,引导省内民营企业多维度发挥帮扶作用。

  记者:“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如何进行动态调整?

  答:我们设定了2025年、2027年两个阶段性目标。今年,全省山区海岛县要“清零”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这既包括“相对薄弱乡镇”的所辖村,也包括山区海岛县的“相对薄弱村”(除规划中的搬迁撤并村等)。

  在“相对薄弱”这个概念上,浙江将持续提高标准,争取在数量上做减法,在增长空间上做加法。

  其中,“相对薄弱乡镇”将基于居民收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下山搬迁进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帮扶带动的具体任务举措完成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相对薄弱村”也会根据帮扶工作推进和帮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虽然帮扶举措重点聚焦山区海岛县,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就不需要动作了。方案明确,非山区海岛县的“相对薄弱乡镇”由所在设区市负责帮扶,非山区海岛县的“相对薄弱村”由所在市县参照相关筛选标准结合实际提出,采取相应政策和举措支持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