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8日讯(记者 钱关键 通讯员 张旎旎 洪显林)“真的感谢志愿者们,让我见到了我的父亲。”日前,谈起在浦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志愿者多方努力下,通过绘画和摄影技术复原自己烈士父亲的生前画像,81岁的浦江老人张照权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张照权是浦江县仙华街道蔡横塘村人。从出生至今,她只在襁褓中见过父亲张爱平的真容。长大后,她记不得父亲的长相。“我爸爸牺牲时,我才有9个月大。长大后,我对父亲的印象全部来自母亲的描述:高高的个子,英俊的脸庞……”说起这些,张照权的声音略显颤抖。这份对父亲刻骨铭心的思念,几乎陪伴了她一辈子。
张爱平是浦江籍抗战志士。26岁时,他在奔赴浙东革命根据地抗日途中被敌人抓住,在日寇的残酷折磨中牺牲。
懂事后,张照权很想见“父亲”一面,但她翻遍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没能找到父亲的任何照片。
前段时间,几名浦江县新四军研究会的志愿者来到她家,听了她的故事后,十分感动。志愿者当即决定为她的父亲画一幅烈士肖像画。他们请来浦江籍工笔画画家潘期伟,并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走访蔡横塘村村民,提取、挖掘张爱平的样貌信息,逐步“复原”了张爱平的长相。
创作期间,潘期伟六易其稿。最终,他将张爱平烈士画像定格在其26岁牺牲时。摊开张爱平的半身像画像,只见一个英气勃发、脸型圆润、梳着利落侧分头的男子面带微笑,自信满满。
“81年了,我们家人天天想您、念您。爸爸,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您不用太牵挂,咱们国家强大了……”8月15日,当张照权从潘期伟手中接过父亲的画像时,她抬起颤巍巍的手,抚摸着画像上那张陌生又亲切的脸,一遍又一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