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今晚"血月"登场 82分钟"天文大戏"肉眼可见

字体:
—2025—
09/07
09:04:04
2025-09-07 09:04:04 来源:潮新闻 赵艺乔 记者 林辰辰

  时隔三年,月全食天象将再次与公众见面。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月全食将现身天宇,月亮呈现出暗红色,形成著名的“血月”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观测,公众有望完整见证长达82分钟的全食阶段。

  2018年1月31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拍摄的月全食过程(拼版照片)。(孙建鑫 摄)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什么是月全食?为什么会呈现“血月”?为帮助公众科学观测、深入理解这一天象,潮新闻专访了浙江省天文学会科普讲师徐煜华,解读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与观测要点。

  “月全食,通俗来说,就是月亮走入了地球的影子里。”徐煜华解释道,这一现象只发生在满月之夜,因为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才可能排列成一条直线。当地球正好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月球便会进入地球的影区。

  他进一步拆解了这一过程:地球的影子分为两层,外层是较亮的半影,月球进入时亮度变化很弱,肉眼难以察觉;只有当月球完全进入中心最暗的本影区时,月面才会明显变暗,这才是公众能清晰观测到的月全食。

  2018年7月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拍摄的月全食。(马劲 摄) 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月全食,月亮会呈现暗红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血月”“红月亮”。

  “关键在于大气层的‘滤镜作用’。”徐煜华介绍,地球大气层就像一个特殊的滤镜,会散射太阳光中的蓝光,而让红橙色的光绕过地球,折射到月球表面,从而将月亮“染”成红色。

  此外,本次月全食发生在9月8日凌晨,全食阶段持续82分钟,是近年来较少见的“长全食”。从覆盖范围来看,除我国之外,亚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也能观测到这一奇观,全球超过八成人口可共赏这一宇宙盛景。

  2019年1月20日至21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月全食过程(拼版照片)。(王迎 摄)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对于古代民间,人们常将“血月”视为“不祥之兆”的说法,徐煜华从科学和历史角度进行了解释。

  “在古代,月亮总是象征着光明与安定,当看到月亮突然变暗、变红,就容易联想到战乱、饥荒等灾祸,再结合‘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这一天象常被解读为政局动荡或社会危机的征兆。”徐煜华表示,此外,民间流传的“天狗食月”传说,也让许多百姓把月亮被染红看作妖怪吞噬的结果,甚至以敲锣打鼓等方式来“救月”。

  2015年9月28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拍摄的月全食。(翟健岚 摄) 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他强调,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明确“血月”是纯粹的自然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如今观测月全食,更多是为了探索宇宙奥秘、感受科学魅力。

  针对公众的观测需求,徐煜华也提供了具体建议。在时间方面,公众可以选择从本影初亏开始直至全食阶段,也就是月亮逐渐被地球影子覆盖到完全变红的过程,这是观赏“血月”的最佳时段。

  在地点选择上,公众应优先挑选远离城市灯光干扰的开阔地带,如郊外、湖畔或山顶,以保证良好的视野和暗夜环境。

  此外,观测月全食不需要专业设备,用肉眼就能清晰看到整个过程。若使用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则可以观察月面明暗变化的更多细节,摄影爱好者也不妨尝试拍摄“血月”题材作品。

  徐煜华提醒,由于此次天象发生在凌晨,公众需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夜间安全。总体而言,这是一次非常适宜公众亲身体验的天文盛事。

  【新闻+】

  月全食可分为七个阶段。最早是半影食始,接着是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和半影食终。

  9月7日23时27分,半影月食开始,它揭开月全食的序幕。半影月食,人的肉眼很难觉察和分辨。

  9月8日0时27分初亏,月亮刚好接触地球的本影;1时30分食既,月亮恰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2时12分食甚,月亮中心和地球本影中心相距最近,最大食分为1.367;2时53分生光,月亮从地球本影冒出的刹那;3时57分复圆,月亮完全脱离地球本影;4时57分半影食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月全食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时隔三年,月全食天象将再次与公众见面。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月全食将现身天宇,月亮呈现出暗红色,形成著名的“血月”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观测,公众有望完整见证长达82分钟的全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