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300尾“活化石”义乌小鲵放归自然 助力珍稀物种种群恢复

字体:
—2025—
09/13
07:20:35
2025-09-13 07:20:3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何贤君 共享联盟·义乌 华青

  9月12日上午,在义乌市望道森林公园,义乌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以及浙江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共同将300尾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人工繁育的义乌小鲵放归大自然。

  此次放归的300尾义乌小鲵,涵盖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分别被释放至历史上曾有该物种分布、生态环境优良、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栖息地,以提高放归个体的野外适应性与存活率。现场观察显示,放归的幼体与成体表现活跃,已迅速融入自然水域。

  义乌小鲵属于有尾目两栖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其起源可追溯至3亿年前。自1985年于义乌大陈镇首次发现以来,因栖息地破坏与生态变化,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2014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等级),2021年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实验室自2016年起就开始持续攻关义乌小鲵的人工繁育技术,目前已实现稳定、规模化繁殖,每年都能成功繁育出500至800尾小鲵。”浙江师范大学郑荣泉教授介绍,此次放归后,研究团队还将持续开展生存监测与生态评估。

  近年来,义乌市系统性推进义乌小鲵抢救性保护,已在大陈、赤岸、城西、上溪等地发现7处栖息地,恢复6处产卵场,架设7处上岸通道,累计放归个体逾1600尾。义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强化跨部门协作,持续跟踪放归效果,推动该珍稀物种的自然繁殖与种群复壮,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义乌;义乌小鲵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