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三面云山,像一道青翠的屏障,将一湖碧水轻轻揽入怀中。在西湖景区钱江管理处辖区内,拥有3万余亩山林,占整个西湖山林面积的近三分之二。森林覆盖率超过95%,游步道总长50多公里——这不仅是一组数据,更是沉甸甸的生态责任。在这片山林间,有一群“巡山人”日复一日地用脚步守护西湖群山。
每天早晨6点半不到,梅家坞山脚下便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刘君松和队员们整装待发,橙色的制服格外醒目。他个头不算高,声音洪亮,手臂上黑白分明的痕迹,是他与山林之间长达十年的亲密见证。
刘君松,从部队转业后就扎根于此,现任钱江管理处山林管理中心主任。十年时间,他从一个“外来兵”成长为同事口中“比导航还靠谱”的活地图。
每一天:
与日出同行,同隐患赛跑
“巡山的每一天,都不能松懈。”刘君松一边说着,一边检查背包——水壶、防火宣传册、应急药品、对讲机等,这些是他的“老伙计”。
9月的杭城,依然炎热。走入西湖山林深处,他开始巡山工作:枯枝随手修整,破损的水盖及时加固,堵塞防火道的杂草迅速清理……
巡完一圈已经11点半了,他与其他队员的脸上已满是汗水。
他一边登上山顶的瞭望台,一边指着远处:“这是梅家坞,那是北高峰……”多年经验,刘君松早已熟悉周边山林的一切。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了早上带的鸡蛋和烧饼,虽然已经凉了,但他毫不在意,就着白开水吃得津津有味,午饭就这样打发了。
夏天是最重要的防火期,每周刘君松都要带着队员们进行一次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演练需要背上重达10公斤的水带和17公斤的高压水泵,穿梭在陡峭的山坡之间。如此强的体力消耗,他始终和其他年轻小伙子一样,毫不松懈。演练结束,摘下头盔,头发早已湿透。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守护森林的预演。
每一次:
有呼必应,比导航更懂西湖的山
“我们辖区大,得分片巡逻。今天这个方向,明天那个方向,一周内必须全部走一遍。”
脚步为尺,心中有图。偌大的钱江山林,刘君松分成区块逐个摸爬,用脚步一寸一寸地丈量,沟壑、陡坡、岔路口,甚至是不起眼的林间小径,他都如数家珍。同事们常说:“跟刘主任上山,根本不需要导航。”
有一次,正在五云山顶巡查的他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孩子在山顶岔路口走失。刘君松一边安抚几乎崩溃的母亲,一边迅速问清孩子的体貌特征与走散位置,随即兵分两路,从十里琅珰和九溪两个方向展开搜索。不到两小时,孩子在九溪玫瑰园附近被安全找到。
还有一次,十里琅珰段有游客崴脚无法下山。刘君松带队赶往现场,用担架将游客一步步从狭窄陡峭的山道上抬下来。一个半小时之后,游客被送上救护车,而他们的护林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这些,只是刘君松与队员们日常工作中的零星片段,森林防火、隐患排查、人流管控、劝导、保洁、应急救援……虽然是繁琐枯燥的工作,但凭着部队练就的顽强毅力和一身在大山中穿行的本领,他们一直默默为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光山色,更在于背后那些默默守护的人。一片碧绿的群山中,“巡山人”那抹橙色的身影每天都在一步一步踏实而坚定地走着。被汗水反复浸透的制服、磨平纹路的鞋底、草草打发的午饭……都是坚守的见证。他们用脚步丈量群山,成为西湖绿意最坚实的底色,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