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一大早,李珍带领着团队提着心电检测仪、B超机敲开了居民张大爷家的门。进门后,她们一边调整仪器,一边仔细询问张大爷近况。
李珍是婺城区城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入户为卧病在床的老人体检是她工作的内容之一。在该市,有很多像李珍这样的家庭医生,上门巡诊、治疗、随访、护理、健康指导……成为群众贴心的健康管家。
做行动不便老人的亲人
清晨6时许,街巷还未热闹,李珍已经带着团队忙碌起来。她们带着医疗设备,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市区一览亭小区。
沿着狭窄的楼梯爬上4楼,刚到张大爷家中,他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张叔叔,我们来给你体检了,先把腿放平……”医护人员王紫依将心电检测仪摆开,李珍耐心引导着张大爷,顺利帮助对方完成了体检项目。
“家庭医生的到来,可帮了大忙。”张大爷的老伴袁阿姨说。
据了解,张大爷夫妻俩都90多岁,袁阿姨身体还可以,但张大爷患有老年慢性病,下肢受影响,行动不便。“小区没有安装电梯,出门看医生非常不方便。前几年,我们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除了享受免费的上门体检服务,平时有健康问题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群咨询家庭医生,他们会进行随访,给出健康管理建议,还为我们提供上门送药服务。”袁阿姨对家庭医生认真细致的服务感到很满意,她说,李珍医生经常上门,他们相处得像亲人一样。
城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凌云介绍,家庭医生签约后,该中心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针对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庭医生会到各社区“巡检”,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今年该中心已为1000余名老人体检。
“中心共有6个家庭医生团队,我们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每个团队由全科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上级医院专家等组成,定期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健康知识推送,团队定期开展巡诊服务,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反馈专家组成员并制定合理解决方案,辖区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金凌云表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动下,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控制,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通过与居民的密切接触和沟通,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如今,家庭医生正逐渐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近日,婺城区新狮街道勤俭社区77岁的居民朱师傅在家突感头晕、胸闷想吐。孩子们都在上班,老伴情急之下联系签约的家庭医生。“她经常上门、打电话询问我们的身体情况,非常熟悉。一着急我就想到了她。”
接到老人的求助,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洪定兰立即带着血压计、听诊器及心电图机上门,为老人听诊、量血压、做心电图检查,并把结果第一时间发给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盛主任,对方诊断病人既往可能有下壁心肌梗塞,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朱师傅的儿子赶回家后把老人送去上级医院。
现在朱师傅平安出院。两名老人对洪定兰表达了衷心感谢。“家庭医生签约签得值!”朱师傅说,紧急时刻,洪定兰上门检查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勤俭社区66岁的王阿姨说起洪定兰,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最近她因为腿伤做了手术,出院后每天都要换药。“我住在三楼,行动不便,去医院很麻烦。”她说,洪定兰了解情况后,在自己出院当晚就带着换药包上门探望。后续的日子里,洪定兰每天都上门帮她细致检查伤口、换药,并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面对居民的感激,洪定兰说:“我要对我的工作负责,居民跟我签约,我就要对得起居民的这份信任。”
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在社区医院之下,打造“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功不可没。
打造守护群众的健康网
体检、服务送进居民家是该市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生动缩影。对老年群体、困难群体的关爱,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该市,越来越多的家庭医生团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民居,以专业的技术和温情的服务,成为群众的“医”靠。
“家庭医生在关爱老人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婺城区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党委书记吕桂彦说,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每月都会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独居老人沈阿姨喜欢锻炼,以前因运动过度脊椎受过伤,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毛医生每次看见她都会再三叮嘱她适量运动。
自2016年以来,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逐步推开,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在“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签约覆盖面,持续提升服务内涵,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拓展增值服务和个性化签约服务,让签约居民获得连续、综合、便捷、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不断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