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何选择杭州?

字体:
—2025—
09/19
08:13:39
2025-09-19 08:13:39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王斐

  再过3天,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开幕。

  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将齐聚杭州,共商全球生物圈保护区发展大计。

  这是50年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该大会首次落地亚洲。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很多,如此高规格的大会为何会在杭州举办?是大会选择了杭州,还是杭州吸引了大会?

  毋庸置疑,不管哪个原因,都绕不开一座山——临安天目山。

  最近,记者扎进了天目山深处,走访大山里的居民、企业和护林员,尝试寻找答案。

  从砖瓦厂到美丽乡村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这下好啦!梦云和家宽都回来了,在村里创业,赚世界的钱……”

  9月9日上午,临安於潜镇涌村村民周根娣家的“日咖夜酒”正式开业,闻着一杯杯香气四溢的美式、拿铁、澳白、摩卡……57岁的她笑容满面,不过更让周根娣高兴的是,一双儿女都从城里回村,开起了咖啡馆。

  上世纪90年代,周根娣家边上就是两个砖瓦厂,让这个距天目山景区约10公里的小山村难言美丽。“家里就四五亩地,东一块、西一块,想种雷笋么没技术。”

  1997年,周根娣和丈夫带着5岁的女儿,背井离乡开启了新的谋生之路,他们先后辗转于临安城区、黄山市、宁国市、绍兴柯桥等地打拼,这期间他们又有了小儿子。“考虑到孩子们念书,我也想过回於潜发展,但没找到合适的行业,就又出去了。”周根娣说。

  直到去年回家,看到砖瓦厂拆除后的大开发,涌村迎来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频共振的机会,周根娣决定落叶归根,回乡发展。

  涌村的变化吸引的不只有叔叔阿姨辈的“返乡人”,还有90后、00后年轻人,其中就包括周根娣21岁的儿子范家宽和34岁的女儿范梦云。

  范家宽在余杭阿里园区的咖啡连锁店当过店长,看到村里发展起来了,他回村开了一家“日咖夜酒”。范梦云也从临安城区回到了村里,在店里帮忙做甜点。

  如今的涌村,焕然一新:外立面改造后村舍更加靓丽,电线“上改下”告别了杂乱,美丽庭院和乡村小品提升了“颜值”,农家乐、民宿、村咖、乡村书屋、乡村非遗手作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回到她身边。

  “醇正的咖啡做好了,存酒的橡木桶也买来了,我们还打算在小院里弄个投影,让客人吹着晚风喝咖啡、看电影、看浙BA、听音乐、聊人生。”周根娣望着百米开外的幸福摩天轮,笑着说,乡村能留得住年轻人,才是最好的振兴。

  从传统照明到“阿拉丁神灯”

  光影黑科技深度融入临安文化

  晚饭后,周根娣习惯沿村旁的东关溪散步。很快夜幕降临,村口的“光影秀”吸引了她的目光。

  蝴蝶张开双翅在微光中翩跹流转,树叶脉络似星河流动,灵动可爱的小鹿仿佛在跳跃奔跑……这些栩栩如生的光影黑科技,是临安的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光触膜”技术。

  这项技术核心在于纳米级精密操控,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上面加入很多可控的微纳结构,使普通高分子材料蜕变为具备光学功能的智能薄膜,呈现出流动的光影效果。

  周根娣看到,被“光触膜”点亮的摇曳芦苇、威武云豹、灵动翠鸟、大山雀和轻盈绵毛鹿茸草,仿佛一幅“鸟兽同游”的天目山生态画卷;天目山凤仙花、大红蛱蝶、华南梅花鹿、茶胸斑啄木鸟以及天目铁木,勾勒出“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野趣。

  矽能新材料是如何创新开拓这片新“蓝海”的?公司董事长佘晓峰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不停地创新。真正原创的东西,从来没有很简单地做出来,这项技术是我们全球独创的,前后花了12年时间创新研发,从装备技术到实施手段再到材料,难度都非常高。”

  2021年,光触膜技术获得了中国照明领域的“奥斯卡”金奖——阿拉丁神灯奖。三个技术奖我们拿回来了两个——最佳技术奖和最佳产品奖。

  但光有技术还不行,佘晓峰认为,只有将创新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产品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我们提出了一个‘艺术照明’理念,就是将光触膜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未来的每一个灯泡,每一盏照明,都是充满艺术和文化的。”

  佘晓峰说,临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可挖掘的文化元素非常多,接下来他们不仅努力让光更生动有趣,还要让光在不同叙事中‘复活’临安历史文化。

  从巡山和尚到专职护林员

  传承千年的文化在天目山流淌

  9月12日,午后烈日灼人,57岁的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护林员赵明水攀爬在天目山的巡山道上,汗水划过他的脸颊,滴落在地上。

  流传千百年的巡山护林,也是临安天目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西天目山志》记载:天目山历代寺院都有专职“巡山和尚”,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常年巡护山林,凡偷盗树木,一经抓获,必罚缴大米或白银。

  历代僧众不仅护林,还要不断营造。譬如从三里亭至老殿的登山道两旁的巨大柳杉,多呈行道树状,为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筑路前后所栽。

  新中国成立后,对天目山的保护越来越规范,先后设立了专职护林员、管护点、管护站、天目山管理局,1988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两年后,升级为“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如今对天目山的保护更是引入了大数据、无人机、红外摄像机等现代科技手段。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柳杉记录了千年的风雨,银杏承载着物种的秘密,天目铁木则是‘地球独生子’。我的工作,就是守好这些故事,把它们一直讲下去……”穿梭在天目山的“大树王国”,赵明水和150余名守山人的脚步一步比一步坚定。

  天目山文化、吴越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是临安数千年璀璨文化中的三颗明珠。今天的天目山,因为传承千年的保护,已拥有上万个物种,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宝库”;因为一系列丰富的文化,又被称为“浙江第一名山”。

  生物圈保护区距离城市越近,保护难度越大。

  天目山保存着最为完整、最为原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全国与大城市空间距离最近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但天目山不仅成为“世界物种基因宝库,还实现了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文化兴。

  杭州走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和谐共生的路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提供了“杭州样本”。

  这或许才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选择天目山、选择杭州的重要原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物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天目山文化、吴越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是临安数千年璀璨文化中的三颗明珠。今天的天目山,因为传承千年的保护,已拥有上万个物种,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宝库”;因为一系列丰富的文化,又被称为“浙江第一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