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平湖、温岭针对患者需求开启微改革

让非急救转运不再难

字体:
—2025—
09/21
07:28:39
2025-09-21 07:28:3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逸群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记者 王逸群)术后患者如何平稳转往康复医院?行动不便者怎样跨城转诊?临终老人想回家又靠谁护送?这些非急救医疗转运的难题,在平湖、温岭有了答案。

  日前,在平湖工作的杜先生想送术后的父亲回安徽老家休养,可他担心自己开车不方便照护,而社会车辆又不专业。在医务人员的介绍下,他在刚刚上线的平湖非急救转运服务平台一键下单。

  半小时后,一辆印有统一标识的转运车准时抵达医院门口。车内,搬运设备、固定设备、供氧装置等基础医疗器械一应俱全。最终,父亲顺利抵达,杜先生支付了2500多元。“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增配医护人员。这种转运服务明码标价,既安全又有保障,大大方便了我们。”杜先生赞不绝口。

  “120救护车只承担院前急救职能,不负责送患者出院。像骨折、瘫痪等情况患者出院时,就需要转运服务。”平湖市卫健局副局长郎晓东直言,与院前医疗急救主要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不同,过去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多是商业性、市场化医疗行为,容易滋生“黑救护车”乱象。

  为弥补供应不足、规范非急救转运,今年,省委改革办在平湖、温岭率先启动非急救转运“微改革”,通过“政府牵头、医院运营、市场参与”的模式,搭起规范的服务体系。群众打开小程序点一点,或拨通“96120”,就能预约转运服务。截至目前,两地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次,服务半径覆盖长三角。

  规范的核心,在于一本“明白账”。温岭最近公布的《非急救转运服务收费标准》,把起步价、里程费等4类7项费用一一列明,明码标价公示上墙,从服务协议签订到发票开具,每个细节都有章可循。对于车辆配备医生、护士等个性化服务的收费,《标准》中也进行了细化。“此前我们曾接到‘距离7.2公里收费3200元’的‘黑救护车’投诉。”温岭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现行收费标准,相同距离的转运价格仅需200元,有效解决了“漫天要价”乱象。

  更重要的是引进了社会医疗资源。急救车数量不足,难以满足非急救的需求。为此,两地鼓励引入民营医疗机构闲置转运车辆,并由政府统一建设的调度中心负责调度和监管,确保智能化资源调配的同时,促进车辆规范统一运维。目前,平湖3辆乡镇卫生院车辆和民营医疗机构车辆、温岭2辆民营医疗机构车辆已纳入管理。眼下,温岭正在制订第三方转运机构遴选标准,进一步拓展非急救转运队伍。

  “非急救转运还打通了跨域协作的壁垒,这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平湖市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市民有前往上海、杭州就医需求,而传统救护车不承担这类功能。为此,平湖打通市外医疗转运通道,与上海、杭州5家重点医院建立市外返平转运合作。依托医保系统,异地住院患者可收到精准推送服务。

  据悉,两地还将继续完善“非急救转运”微改革协调推进机制,提高转运能力,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加入,并通过政府引导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医疗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