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破6万”的背后

字体:
—2025—
09/22
06:58:01
2025-09-22 06:58:0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兰建平

  前不久,据媒体报道,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继2022年突破5万家后再上一个新台阶,截至8月底已达60906家。

  这一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市场主体的稳健增长,可谓是一张真正的高分报表。规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规上企业数量之所以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硬指标”,因为它代表了产业的体量与活力——规上企业数量多,意味着产业根基扎实,能创造更高产值、创造更好税收、带动更多的就业;展示出企业的创新活力——规上企业的资金实力更雄厚,更可能设立研发部门或联合科研机构,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且一般而言,规上企业对高端人才有更强吸引力,更具备将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因此,规上企业的数量,对于解释区域竞争力、提升创新力、增强抗风险能力,都是重要的佐证指标。

  它还体现了区域经济的韧性。近年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浙江依然能实现规上企业3年增1万,逆势创新高“破6万”,表明浙江制造业历经风险挑战,依然保持着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成长活力,凸显了浙江工业经济的内驱力。同时,也充分说明我们营商环境优、培育机制活,能吸引资源集聚,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载体。

  浙江是中小企业标杆省份,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稳进提质,关键一招在于“腰部”发力——推动更多的“小微企业”迈上“规上企业”,这也是浙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

  多年来我省一如既往培育企业“小升规”,着力培育企业成长的梯队,到2017年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就赶超山东,位居全国第三,并持续至今,可以说“破6万”在于“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从“盆景”到集群风景

  如果把6万家规上企业做个区域分析,一个十分明显的态势就是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

  杭州的智能网联产业,是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以“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为内容的中国视谷,成为面向全球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不仅仅在杭州,全省围绕着产业集群生态,布局产业,按照产业链招引项目,这种做法就像给新生企业铺好了“成长跑道”,让它们在成熟的生态里落地生根,走得更稳。

  从数据上看,全省规上企业数量前五的城市——宁波、温州、杭州、嘉兴、金华,都是产业集群的“优等生”。这些地方,制造业基础扎实,上下游企业扎堆,形成了良性循环。如宁波,规上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1万家,占全省近18%,靠的就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在那里,一家零部件企业旁边可能就有组装厂,研发机构不远处就是物流中心,企业不用跑远路就能配齐资源,成本降了,效率高了,自然长得快。

  这种集群效应,本质是通过产业链的“抱团”,降低企业协作成本,提升创新效率。当更多企业在集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这正是浙江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不是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靠产业生态的“集体发力”。

  集群生态的优化,在新增纳规(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管理)企业的增长数据中,得到了充分证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新增纳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0%以上。这批企业全部来自新建项目投产,这些新建项目,极具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多为当下增长势头较好、风口上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这说明什么?“小升规”产业结构向新、向好。去年集中“小升规”企业和今年月度投产入规企业,合计拉动前8个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7.1%。

  产业向新,背后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今年以来,浙江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整体都保持在40%以上,尤其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活力持续增强。1月至7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2130亿元,增长4.3%,高于企业营业收入增速1.1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4家,省财政支持首批“省级重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9家,新增重点“小巨人”149家。这足以表明,浙江正在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做强攻坚战,将大力培育更多一流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实现制造业更多腰部企业的向“新”提质,向“高”跃升。

  向稳、向新、向优再出发

  实现浙江规上工业企业行稳致远、稳进提质,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规上企业的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仍需在4方面持续发力:

  技术创新是关键动力。一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智能物联等特色产业,主动抢占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另一方面,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大量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竞争力。不少企业正是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进而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规上企业标准。

  产业集群培育至关重要。我省正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培育万亿级和五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吸引更多企业投身其中,实现规模扩张。

  发力新市场主体培育正当时。通过有效投资,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聚力推进众多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涵盖新建、续建项目。在招商引资上主动作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浙江,带来新的企业增量,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政策扶持上要加码。在当前经济运行的背景下,还是要减轻企业负担,让工业企业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通过更多的直接减负,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与发展,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壮大。

  如今,浙江正向“7万家”的新目标迈进,相信这条“小微蝶变”之路,也必将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多浙江方案。

  (兰建平,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破6万;小升规;工业企业;浙江经济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