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6日讯(记者 来逸晨 阮帅)今年,浙江夏粮、早稻产量相继创出新高,全省目前正全力冲刺粮食产量“十年连增”目标。25日,2025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在位于嵊州市良种繁育场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举行。记者跟随高产大户“看禾选种”,探寻浙江粮食产业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
据悉,本次大会集中展示来自全国12个省的521个水稻品种,数量为历届最多。
“今年有没有‘甬优’系列的新品种?”浙江省连作晚稻最高产纪录保持者、诸暨市伟罗家庭农场负责人詹建飞在田间边走边问。这位种粮能手承包的600亩稻田实行精细化管理,自创稻米品牌“浙稻晶”,通过定制化订单销往周边城镇,实现收入翻番。
詹建飞关注的“甬优”系列,是浙江水稻的一张金名片。该系列由浙江科研团队率先攻克水稻籼粳远缘杂交技术选育而成,在保持亩产较杂交籼稻提高1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特性基础上,历经多次更新换代,米质持续提升,已成为农户青睐的“好味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很快,新秀“甬优106”进入詹建飞的视野。
眼下,在浙江,越来越多的种粮农民实现从“卖稻谷”向“卖优质品牌大米、加工品”的转变。
会上,5组长江下游稻区水稻产业链主体在稻田边签约。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嵊州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嘉兴市农科院联合浙江唐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嘉善县农星植保专业合作社、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上海乐惠米业有限公司等现场达成合作。合作所涉主角,正是今年最新通过省级审定的连作晚粳稻新品种“秀水香1号”以及年糕专用稻品种“甬优538”等优质稻米、优质专用加工米。
“我们联合社的年糕米‘甬优538’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几亩扩大到5000亩。”嵊州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过永华介绍。现场,以优质稻米“中禾优6号”研磨成粉、制成饼皮的米月饼和米糕也颇受关注,口感韧劲十足。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浙江审定晚稻品种136个,其中米质达三等及以上的优质稻占比97.1%。目前,优质稻种植面积已占浙江晚稻总面积的八成以上。其中,代表性品种“嘉禾香1号”亩均利润提升超25%,品牌带动效果显著。
经大会专家组综合评议,会议期间,“甬优106”“浙杭优575”“华浙优210”等20个优质稻新品种获颁大会推荐品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