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停业109天,杭州这家面馆回归,食客每条回复短信,老板娘都舍不得删

字体:
—2025—
10/12
10:21:23
2025-10-12 10:21:2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章卉

  亲爱的朋友们,好久不见呀,停歇了109天,我们终于准备好与您重逢啦!小店已打扫得亮堂堂,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面孔,就等您来坐坐,尝尝那份想念已久的味道~现已正常营业,欢迎你来!(面王面馆)

  10月10日,潮新闻记者收到这条短信。

  面王面馆是潮新闻·钱江晚报此前关注过的一家夫妻小店,位于杭州萧山区朝阳银座。

  面馆开了17年,搬到哪里,食客跟到哪里。

  报道刊发后,面馆更火了,很多人开车二三十公里去吃。

  泼天的流量几个月后戛然而止,只因老板朱云敏累倒生病了。

  今年6月22日,妻子李红艳不得不发消息,通知“今日起暂时休业”。

  三个月后重开,情况如何?今天中午记者又去了。

  推开门,还是熟悉的场景——坐满。

  基本都是老客,等位要半小时。

  张望一下厨房,还是老板一个人烧。

  从背影看,之前弓着的腰挺拔一些了,看起来恢复不错。

  李红艳和帮工大姐忙得脚不沾地,没时间说话,“你想吃什么面,自己扫码点,今天猪肝卖光了,油渣没了”。

  下午1点30分,朱云敏从厨房出来,终于有时间说几句。

  原来,他做了手术,原以为微创问题不大,哪曾想是“伤筋动骨”一百天……

  老朱躺在床上刷手机,过着不曾想过的“空闲日子”,心里真急。“护工费300一天,还要包伙食,店关这么长时间,损失的不是一点点。”

  2点,记者吃上了下单的片儿川。与半年前相比,价格微调,现在是18元一碗。

  复工后生意咋样?

  昨晚第一餐,两口子都说没想到这么多客人会来吃。李红艳去幼儿园接孩子回来就进了厨房,忙到晚上8点半没停过。

  目前外卖还没开,今天中午老朱下了100多碗面。

  “昨晚卖得最好的是牛里脊拌川,今天中午最俏的是猪肝。客人们很懂的,知道猪肝是现炒的,有两人各吃了一碗猪肝面,还又加了份猪肝,说太想念这一口了。”老板娘笑眯眯地说。

  萧山的面馆江湖,和杭州老城区一样,竞争也十分激烈。

  食客们为什么如此想念这一口?

  一个三口之家点了一百多块钱的面,男主人打开话匣子。“哪里有好吃的面馆,我们就开车去找,杭州的小狗面馆、萧山的117面都吃过。老朱重新开张,还是不由自主回这里来吃,因为高汤不一样,一吃就知道。”

  “这锅汤我晚上8点就要熬上,用心做,都吃得出来的。”

  老朱说,大病初愈后调整了作息,不再凌晨用闹钟炸醒自己,而是早上6点起床,抓紧时间做事。

  “我是退伍军人,年轻时是空军,身体底子好的,野外生存训练一个星期都可以。”讲完,他转身出门买酒去了。

  今天午餐是李红艳去补货时带回来的白斩鸡。

  老客这么快回来吃面,最大的功臣是李红艳。

  昨天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一位大姐问她:“你怎么抱着手机不放?”

  李红艳正在给客人们发复工通知。一个一个,点对点发,短信、微信的内容是她字斟句酌后定的,“我是学油画的,文字不太会。”

  很快,有客人秒回——真不错,等有空了过去吃,好久不吃甚是想念。

  更多的回复是——“祝贺!”“老板,你们终于开业了!”“老板好点没?”

  老板娘朋友圈留言里最多的字眼是“终于”。

  终于不用跑医院了,终于又回到了开店守店……李红艳舍不得删顾客们的回信。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的温暖,让两口子很感动。

  老朱说:“我身体还在恢复期间,量力而行。稍微养好点,欢迎更多客人来吃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面馆;猪肝;记者;食客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面王面馆是潮新闻·钱江晚报此前关注过的一家夫妻小店,位于杭州萧山区朝阳银座。面馆开了17年,搬到哪里,食客跟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