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大城北又传来好消息——运河沿线整治提升工程全线完工了!这条融文化展现、休闲旅游、产业联动、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滨水绿廊,正以“水清、岸绿、景美、文盛”的全新姿态迎接市民游客。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大城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核心轴线。自2024年杭州市新一轮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大城北地区以京杭大运河为纽带,将城市北部长达27公里的运河两岸及辐射区域整体纳入大城北规划建设范围,运河沿岸的景观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我们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牵引,秉持‘还河于民、传文于城、兴产于岸’的理念,会同余杭区、临平区等属地城区集中开展大运河西岸余杭段、临平塘栖城镇核心段等景观整治提升。”市建委(市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150多天集中攻坚,京杭大运河(石祥路—塘栖古镇段)20公里沿岸滨水风貌景观全面重塑。
以空间更新重塑“黄金岸线”
站在文化艺术岛北岛“岛头”,运河两岸的绿意尽收眼底。
“我们所在的位置原本是钱潮混凝土厂,对运河沿岸的整体景观风貌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拆除与搬迁后,这里打造了游步道,市民可沿着运河散散步。”余杭区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先运河沿线工业企业众多,为了提升景观风貌,征收土地11万平方米,拆除旧厂房、彩钢棚等建筑6.6万平方米,拓展沿河公共空间5.3万平方米。”
文化艺术岛北岛的变化是运河沿岸景观风貌提升的缩影。
其中,余杭区大运河沿线整治提升工程南起拱墅—余杭交界处、北至仁和武林头,全长15.6公里,总投资4.34亿元,整治面积54.3万平方米。
“主要进行了景观绿化提升、风貌整治、游步道建设、嵌入式运动休闲场所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梳理保留了沿线原有的大型乔木,增植了栾树、银杏、樱花等季相树种,以后市民游客就可以看到‘春赏樱、夏遮阳、秋闻桂、冬观枝’的四季景韵。”余杭区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临平塘栖城镇核心段景观整治提升工程东起圆满桥、西至运河大桥,全长3.5公里,整治范围为运河沿岸50米至160米,整治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通过整治提升,完成了合正渣土码头等沿线厂区搬迁拆除,全面打造连续的滨水生态景观带,并设置休闲步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功能复合的文体活动设施;同时,利用钢结构廊架、钢板地雕等元素打造“艺术锈场”,形成工业文化体验区,满足市民更多休闲娱乐需求。
“不仅如此,我们还攻坚完成了原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遗留的物产石化码头、半山电厂灰库、法液空等沿岸企业厂房搬迁拆除工作,补齐了运河东岸景观带(电厂河—康桥路)、运河东岸景观带(宣杭铁路—崇杭街)、运河西岸景观带(周家河—余杭界)3处景观带断点,新增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实现了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景观连续贯通。”市建委(市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线长点多、跨区协调难等施工难题,大城北地区以党建统领为抓手,实现难题共解、项目共推,系统推进绿化提升、风貌整治、游步道建设、慢行系统优化、建筑立面改造及驿站桥梁建设等工作。
以功能转化实现“城河共生”
曾经,运河沿线整体呈现出“空间割裂、风貌冲突、功能脱节”等问题;如今,这个承载两千多年漕运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文化遗产,正焕发全新活力。
“风景很好!我现在都来这里跑步。”住在附近的陈女士每天会沿着运河跑一段,“去年这里开始施工我就日盼夜盼了,家门口有这么个地方逛逛蛮好的。”
运河沿线不仅布局了休闲步行道、骑行道,还新建标准篮球场5座、羽毛球场8座、乒乓球台15张、网球场1处,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还有观景挑台1处和主题儿童游乐设施、智慧互动设施等,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市建委(市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专班)相关负责人说。
“升级”后的运河沿线各美其美。在仁和田园风貌区块,新建的生态土路游步道与周边的农田景观相映成趣;在文化艺术岛区块,新建桥梁横跨水面,将南北岛连为一体,释放近7000平方米沿河空间;在梁山工贸及马角洋港区块、古运河路两侧区块,曾经的旧厂房、彩钢棚踪迹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绿意和蜿蜒步道……
沿着游步道前行,可以看到一堵文化堆积层立体展示墙立在草坪上。
“专门设置这堵墙,是想让更多市民了解运河边文物遗存的历史脉络。”余杭区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滨水绿道还串联了运河文化雕塑、非遗展示点等多个文化展示点,充分展现“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内涵。
这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不仅让市民更亲近地感受运河文化,也为大城北地区文化及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围绕大城北“大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目标定位,沿岸传统产业逐渐向创意设计、数字经济、文化康养等新兴产业升级。
例如,大运河西岸余杭段有机串联起沿线多个文创园区,带动沿线10个村社产业升级。大运河东岸临平段的启航·青创综合体吸引100余家企业入驻,千余名青年人才在此安居创业;元通汽车国际贸易港、运栖科创产业园等项目正加速推进落地,将形成“科创+文旅”双轮驱动;塘丁超水上黄金游线带动区域旅游、观光、休闲、运动、会展等产业发展……
“以更新为笔、文化为底、产业为色,大运河沿岸整治提升不仅唤回了运河的绿水青山,更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的多元目标。”市建委(市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通过功能转化和产业更新积极推进“运河新生”,让水岸绿意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