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轻轻抚触他的额头,告诉他不要害怕。”72岁的马建国脸上总挂着笑容,眼神里透着慈爱。上周末,在金东区佑心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接受采访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话语间满是对志愿服务的热忱。自2016年踏上爱与陪伴、临终关怀的志愿服务之路,9年来,她的脚步遍布婺城、金东的村社街巷、医院病房、残障中心,用笑容、抚触与坚守,为数百位老人搭建起心灵的港湾,在生命的尽头与困境之中,传递着最纯粹的温暖。
抚触传情 解锁暮年心灵密码
“奶奶,我是义工马建国,来陪你说说话。”2018年的一天,刚在佑心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学会“抚触沟通”的马建国,走进了金华市中医医院老年病区。病床上躺着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思路清晰却丧失了行走能力,面对陌生人的问候,老人紧闭双唇,眼神中满是戒备与疏离。
马建国没有退缩,她搬来小板凳坐在病床边,轻声讲述着生活里的趣事。同时,她将掌心搓热,轻轻覆在老人的额头上,指肚带着温度缓缓摩挲。“刚开始她还是扭头不理我,我就一直陪伴着,让她知道身边有人在关心她,不用紧张。”马建国回忆道。
30多分钟的陪伴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对话,只有细碎的家常与温柔的触摸。当马建国起身准备离开时,意外的一幕发生了——老人突然伸出枯瘦的手,紧紧抓住了她的手腕,眼神里满是不舍。“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次陪伴成功了。”马建国说,“很多老人看似冷漠,其实心里比谁都渴望陪伴,有时候一个笑脸、一次抚触,就能融化他们心里的冰。”
这次经历让马建国更加坚信,陪伴的力量远比想象中强大。“很多失智失能的老人会感到恐惧、失望,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马建国说,“爱与陪伴就是全然接纳,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微心愿接力 帮扶困境晚年时光
2024年9月,佑心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公布了第三期微心愿名单,婺城区一位近80岁的老人引起了马建国的注意。老人瘫痪在床多年,独居在廉租房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的微心愿只是“想要一箱纸尿裤”。
马建国当即认领了这个心愿,当天就赶到超市,精心挑选了一大箱适合老人使用的纸尿裤,又联系了其他志愿者,驱车赶往老人家中。推开廉租房的门,昏暗的房间里,老人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当时他看到我们带纸尿裤来了,眼睛里泛起了泪光。”马建国说,她轻声安慰着老人,叮嘱他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中心。
2021年佑心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推出微心愿认领项目,以帮助困难老人为核心,每年分四期收集、认领心愿,马建国从未缺席。9年里,她为老人送过冬的棉衣、治疗慢性病的药品、实用的生活用品,每次都是自掏腰包,不计任何报酬。
9年坚守 爱与成长双向奔赴
“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陪伴一到两位老人,去哪里听安排。”马建国翻开手机里的志愿服务记录,密密麻麻的照片见证着9年的坚守。从2016年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时的些许忐忑,到如今成为老人们信赖的“马大姐”,她不仅陪伴了几百位老人,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生命的成长。
“刚开始做临终关怀,心里也会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跟老人沟通。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懂老人的心思。”马建国坦言,9年的志愿服务让她变得更加勇敢、更有耐心。“能陪他们走完最后一程,让他们不孤单、不恐惧,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在马建国看来,公益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爱与成长的双向奔赴。“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学会了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