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的陈桂鸳阿姨特别热心肠!”近日,在婺城区城北街道祝丰亭社区“党员进社区 记者在身边”活动现场,社区党委书记吴秀清向记者热情推荐了这位住在春天国际小区的老党员。
今年66岁的陈桂鸳于2006年8月入党,是祝丰亭社区第一党支部委员。退休以来,她始终牢记党员身份,主动投身社区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从医院导诊到社区巡逻,从垃圾分类到纠纷调解,处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医院里的暖心活地图
2018年7月的一天,陈桂鸳到金华市中心医院看病。现代化的就诊流程对她而言,有些陌生。
“当时我连要取号排队都不知道,还是看别人怎么做才明白的。”站在熙攘的门诊大厅里,她感到些许迷茫。
在等待的间隙,陈桂鸳看见有志愿者在指导前来看病的患者如何取号、就医。“我感觉很有意义,就主动上前询问怎么加入志愿者队伍。”陈桂鸳说,那名志愿者叫张勋,当场帮她联系了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
就这样,在看病当天,陈桂鸳成了一名志愿者。
从此,每周两到三次,人们总能在清晨7点25分前看到陈桂鸳出现在医院大厅。引导病人取号排队、协助寻找对应科室、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需要帮助的人群中。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如今的活地图,哪个科室在几号楼第几层,她都一清二楚。每次志愿服务,她都能帮助百人以上。
“来医院就诊的病人,特别是一些老人,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得特别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这个时候,最需要我们的帮助。”陈桂鸳对此深有感触。
去年9月,她在医院走廊遇见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手持单据,神情无助地四处张望。她立刻上前,一路陪同老人完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的全过程。老人独自前来,感激不已,执意要留下她的联系方式。3个月后,陈桂鸳接到老人的致谢电话,对方还特地提着礼物赶到医院。
“我没有收下他的礼物,因为帮助别人是我加入志愿服务的初衷。但是看到老人那感激的眼神,我还是感到特别开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已经收获了快乐。”陈桂鸳说。
7年,600多次医院志愿服务,帮助上万人次。去年12月,因出色服务和全年超400小时的奉献,陈桂鸳被金华市中心医院授予四星级服务奖。
社区里的银发守护者
陈桂鸳的志愿服务舞台,远不止医院。作为祝丰亭社区第一党支部的支委,她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将社区视为另一个重要的“责任区”。
2022年10月,社区组建“银发巡逻队”,陈桂鸳马上报名参加。清理楼道堆积物、劝阻飞线充电、倡导文明停车、检查垃圾分类……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她和队友们做得一丝不苟。
春天国际小区毗邻曙光菜场,以往常有菜农进入小区摆卖,影响通行和环境。陈桂鸳和巡逻队员们不仅积极上前劝阻,还主动对接行政执法部门寻求支持。多方合力下,这一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赢得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
面对社区治理中的顽疾,陈桂鸳有自己的一套暖心办法。针对个别居民乱扔垃圾的行为,她会细心查看垃圾袋里的外卖单据,找到相关住户,然后上门耐心沟通、劝导。
“陈桂鸳阿姨人美心善,不嫌脏累,经常主动伸出援手,温暖人心。”一名社区居民这样评价。
陈桂鸳充分发挥自己人生阅历丰富的优势,化身调解员,通过“拉家常+讲政策”的柔和方式,成功化解了多起因漏水、停车位占用等引发的邻里纠纷。
志愿路上的播种人
陈桂鸳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她个人的持久奉献,更在于她如一颗炽热的火种,点亮并引燃了周围更多人的公益热情。
在医院做志愿者时,她带动了家住罗店的胡建新加入。尽管路途遥远,胡建新也被这份快乐感染,坚持每周到医院服务。在社区里,她吸引了多名居民加入巡逻队。江艳媚、郑美娟等居民在她的影响下,成为巡逻队的中坚力量。
“我是在早上锻炼的时候认识陈桂鸳的。”郑美娟说,“看她那么积极、快乐地做公益,不知不觉就被吸引了。”
陈桂鸳还是老年大学军鼓队的队员,经常参与演出。她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将“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一件事”这句朴素的人生信条,融入了每一天的行动中。
从2018年7月算起,30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记录着她的默默付出与坚守。当被问及未来计划时,她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将公益做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