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赛季最令人惊艳的球员,马刺队的文班亚马毫无争议占据一席。
此前饱受伤病困扰的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以MVP级表现率队豪取4连胜,斩获西部周最佳球员殊荣。
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在评价自己的休赛期行程时,这位篮球巨星把在少林寺的经历排在了第2的位置。

回忆休赛期行程中,文班亚马将在少林寺的经历排在第二位。 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夏天,文班亚马竟跑到中国河南少林寺闭关10天。在社交平台的照片中,他剃光头、着僧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还考过了“少林一段”段位,成了首位拿少林武术认证的NBA球员。等他回归球队后,就好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曾公开表示,这段经历激发了他的身体潜力,心态也更好。
文班亚马并非个例。这些年,越来越多外国人漂洋过海,来中国寻找身心平衡的密码。光是武当山,每年就有超过1000万海内外友人来习武养生、游历问道。
前不久,潮新闻记者从杭州飞越千里抵达湖北十堰,再辗转来到武当山。一路上,总能看到穿着道袍的外国面孔行色匆匆,路牌、商店等都标注着中英文双语,景区、民宿等地还有外币兑换点,这座千年仙山早已备好“国际通行证”。
穿着道袍修行的洋面孔
收纳“洋弟子”的武馆大多散落在半山腰,经人指引,我们沿着山间的石阶,穿过密林,走访了武当道家养生院、北游书院……仿佛闯入与世隔绝的隐居地。
天未破晓,武当山尚未开门纳客,山林间已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群身着道袍的外国身影呼啸跑山,踏过青石板路,呼吸着山林清气。他们步伐矫健,我们奋力追赶仍难望其项背。
跑至山间空地,修行便正式开启。扎马步、舞长剑、打太极、调呼吸……师父们因材施教,为每位“洋弟子”量身指导。遇上“鹤形养心功”“虎形养肺功”这类晦涩招式,他们就在笔记本上画动作小人,以虚线标注路径、箭头指明发力点;对着“气沉丹田”等心法要诀,他们用手机翻译软件,逐字揣摩东方养生智慧。土方法往往有奇效,短短数日,不少人已能将招式练得行云流水。

早起练功的“洋弟子”。 记者 周旭辉 摄
令人意外的是,武当山的“洋弟子”以90后、00后为主力,他们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全球各地。记者在采访现场碰到的,有第二次来武当山的90后法国女生玛露雅,有还在读书的00后奥迪诺斯,有刚来几天的德国小伙亚历山大,有来自美国的资深西医拜伦·穆伊,还有来自巴勒斯坦的勒卡亚·穆阿德……
除了每日的体能与武术训练,打坐冥想、修习茶道、研读《易经》《道德经》等也是必修功课。即便中文水平有限,他们也会用仔细标注,在玄奥文字中探寻“道法自然”的真谛。

“洋弟子”的文化课书籍。记者 周旭辉 摄
饮食起居的改变同样深刻。咖啡可乐被清茶豆浆取代,牛排烤肉让位于素食米粥,不少人还学会了亲手烹制中餐。吃完饭,还会用中文对记者说“慢慢吃”。偶有小病小痛,把脉、拔罐、针灸等传统疗法成了他们的自我疗愈选择,中国的养生之道算是被他们整明白了。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的坚持,让这些海外修行者个个身材匀称、面色红润,精气神十足,让人看了着实羡慕。记者也忍不住学了几招。
驱使他们不远万里而来的,最初都是对中国功夫的热爱。有人痴迷李小龙、成龙影片中的飒爽英姿,好奇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有人在海外网络平台学过皮毛招式,渴望深究背后的文化逻辑;还有人借着免签旅游的契机邂逅武当,却被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深深吸引,一待便不想走了。
武功不止拳脚
在山脚下的玉虚宫,一袭道袍的“杰克道长”正在舞剑,身姿飘逸。这位90后美国人,已在武当山修行15年,是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今年,他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

杰克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五星卡”。记者 周旭辉 摄
从小是“中国迷”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来中国学功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海外网络平台看到一则武当山开设国际班的新闻,便毅然只身前往。初到中国,虽然语言不通,但是热情未消。他渐渐发现,武当功夫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滋养精神世界。如今,喝茶、吹洞箫、写毛笔字、学中医已成为他的日常。
“这么好的文化,我要更多人看到。”借助短视频平台,杰克向全球网友展示自己热爱的武当文化,有许多国外的习武爱好者慕名而来,还有数千名海外学员跟着他在网上学习。最近,他计划在中美两国各建一所文化交流中心,让弟子们 “能学武、能学文、能学艺术”。“很多西方朋友想来武当却没机会,所以我想把武当文化带回我的家乡美国。但是,我已经不能与武当山分离,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有我的家人和我的学生。”杰克说,他来中国是因为武术,但愿意留下来,是因为它背后的文化。

在玉虚宫,杰克正在舞剑。 周旭辉 摄
与杰克有同样想法的,还有90后法国人福禄。
在武当山的大湾村,金发碧眼的福禄正与“洋弟子”开展体能训练。此前,他在少林寺习武10年,后来被武当功夫的深厚内涵吸引,便来了武当山。今年是他在此修行的第6年。“少林重力量,武当重内涵,两者融合让我明白,武功不止拳脚,更藏着东方智慧。”他说。
在法国,福禄已经开设了两家武术馆,收纳200多名海外弟子,新的武馆也在计划筹备中。“许多弟子有武术基础,但更渴望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修身修心。”他说,他常年往返中法两国,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待在中国学习,继续感受这些有趣的文化,再将其传播给更多人。

在法国,福禄正在教中国功夫。 采访者供图
在福禄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巴斯蒂文的法国儿童漫画家。除了来武当山习武,他还收获了别样的感动。
习武期间,他看到中国小师傅们跑山时,跑得快的人总会折返队尾,背起年幼的同伴一同前行。他说,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但在中国,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助,深深触动了他。回到法国后,他和福禄一起将武当经历创作成儿童漫画书《be water》,书中既有武术招式拆解,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武当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底蕴。目前已被翻译成法语、德语、英语等多个版本,让东方智慧走进海外孩童心中。

福禄展示儿童漫画书《be water》。记者 周旭辉 摄
跨国对话在升温
或许是山上的外国人实在太多了,中国道长们也掀起了“学外语潮”。
“rise”“down”......在紫霄宫附近,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顾师宁正用流利英语指导“洋弟子”打太极。这位曾经的高中英语老师,如今成了文化传播的桥梁。而在琼台附近,李俊老师正反复琢磨,如何用英文精准传递“引气归元”“龟蛇同体”等招式的精髓。这些东方特有的文化词汇,直译容易失真,意译又怕丢了韵味。

顾师宁正用流利英语指导“洋弟子”打太极。记者 张源 摄
“海外网络平台上,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大多只有表面招式,缺少深层解读。”不少“洋弟子”坦言,许多海外爱好者没法来到中国学习,因此非常需要有深度的翻译内容。深谙此道的杰克告诉记者,他通过自己多年的体会,已翻译两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目前正潜心研究《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为编写道家思想文化的英文读本做准备,让千年智慧跨越语言壁垒。
“每次给外国人分享武当文化,结束后大家都争相要课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杨立志说,近年来武当文化已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世界文旅交流的“通用语言”,让更多外国人通过这扇窗读懂中华文化、了解中国。
数据见证着这份文化吸引力。近10年来,每年约有40万海外人士到武当山观光,体验武当文化。武当功夫声名远扬,目前有38个海外武术分会,2万多名武术“洋弟子”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墨西哥、俄罗斯、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顾师宁边弹古琴,边给外籍弟子讲述古典故事。记者 周旭辉 摄
10月底,在武当举行的“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名家大讲堂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使祝善忠说:“武当山在国际市场仍有巨大增长潜力。”他表示:根据国际旅游组织的数据,在全球文化遗产旅游市场上,亚洲,尤其是中国,尽管拥有丰富的遗产资源,其国际市场份额仍有待提升。比如,武当山需将体验维度从单一观光向深度沉浸升级,推动太极哲学、养生文化的体验转化,让短期的来客,也能成为武当文化的“修行者”。
“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或接纳,不同的文化可以在相互理解中共生共荣。”杨立志说,中华文化向来包容,而海外修行者的热忱与坚守,有助于推动东方智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天色渐暗,山间寒意渐浓,习练太极的身影仍未散去,洋弟子和中国师傅的交流还在升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