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自治兴“枫”的绍兴力量

字体:
—2025—
11/10
08:56:58
2025-11-10 08:56:58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胡诚浩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对社会治理作出新部署,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纳入其中,为我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市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年规划(2024—2028年)》实施为契机,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建设中,深耕基层自治沃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绽放出新活力。

  小事不出村社

  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覆盖全市的村社书记解纷团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一年多来,通过与司法部门联动,这些拥有基层治理经验的村社书记累计调解了1200余件纠纷。

  “我们最大的本事,是能接住乡亲们的情绪。”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国海说,过去村民遇事习惯“对簿公堂”,如今大家更愿意先到“家门口”的共享法庭评理解纷、化解心结。

  花精力“治已病”不如下大力“治未病”。多年来,我市深耕基层自治,创新“四不出村”“三上三下”等自治公约,通过民主程序让村民在重大事项中充分发声、全程参与,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以村规民约等“软法”凝聚自治共识的同时,我市还构建起刚性的法治规范,“软约束”与“硬保障”相辅相成。去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社)合法性审查服务体系,推动村级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每年村部大楼招租是事关集体经济的一桩大事,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村法治审查员全程参与后,我们开展工作顺利多了。”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党委书记骆银锋说。

  矛盾纠纷,既要在源头预防,更需及时化解。在城市社区中,不少矛盾纠纷来自物业管理。上虞区百官街道文化社区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无物业小区清零行动,探索“社区+国企”物管模式,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和社区物业项目部,开展楼道灯维修、管道疏通等暖心服务,持续提升老小区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近年来,我市抓住小区这个治理单元,将业委会作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重要治理力量,牵引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治理难题。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这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三方协同,小区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

  纠纷止于业内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行业内的纠纷交给行业性专业性组织调解,这是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诉源治理,推动行业自治的生动实践。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做生意光靠人情面子、口头约定不够,白纸黑字写下来才更安心。”在诸暨市山下湖珍珠养殖场,养殖户老张拿出由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制定的新版《珍珠/珍珠蚌买卖合同示范文本》说,有了规范化合同,心里踏实多了。

  这份“行业宝典”明确了质量评级、价款结算等20项条款,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此外,当地还设立了山下湖珍珠产业消费维权中心、珍珠行业调解委员会,构建多元调解体系,实现纠纷“就地化解”,探索出一条更精细、更高效的产业自治路径。

  近年来,绍兴立足产业特色和群体需求,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专业优势,构建“行业自律、专业调解、风险预防”的自治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行业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产业发展和群体权益保驾护航。数据显示,全市已有14家行业主管部门引入43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累计成功调解案件7900余件。

  当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绍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行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为了让新就业群体“受了委屈有处协商,遇到麻烦有人调解”,诸暨市率先成立绍兴首个新就业群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一个矛盾纠纷调解的平台,构建起多元解纷网络,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也让新就业群体有效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

  义警助力平安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朴实的期盼,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总体目标和根本目的。

  在平安绍兴建设中,我市积极培育壮大平安类社会组织,引导其聚焦应急救援、治安巡防、矛盾调解等领域,构建“志愿参与、专业服务、全域覆盖”的自治格局,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通过专业化培育、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让社会组织成为守护群众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力军”。

  在诸暨市枫桥镇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不时可以看到身着红衣的巡逻队员身影,这便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红枫义警”——一个由热心群众自发组成、参与群防群治与辅助警务的社会组织。

  新时代“枫桥经验”孕育孵化了众多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组织。现在,他们有了统一的名号——“红枫式”义警。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红枫式”义警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市公安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红枫式“义警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绍兴市红枫式义警联合会”,制定《全市“红枫式”义警建设运行标准》,迭代“绍兴义警”平台,构建起由138支1.3万余人平安类社会组织、4429支3.1万余人平安巡防队、1.6万余人公益类群团组织组成的义警网络,形成以“红枫义警”为龙头,“越城好邻舍”“纺城义警”“贵兴救援”“饿了么反诈骑行队”等为代表的“红枫式”品牌矩阵,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7.2万场次,切实发挥了群防群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各方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动力,让‘枫桥经验’这一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绍兴、法治绍兴,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基层治理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我们最大的本事,是能接住乡亲们的情绪。”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国海说,过去村民遇事习惯“对簿公堂”,如今大家更愿意先到“家门口”的共享法庭评理解纷、化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