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远水可以救近火!温州基层应急消防升级,“15分钟跨镇救火”成现实

字体:
—2025—
11/11
15:34:51
2025-11-11 15:34:51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蒋文泽

  一个电话,多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这是电影中应急抢险时的场景。在温州,这已成为基层应急消防的日常。

  日前,一场发生在苍南县霞关镇的森林火灾,从报警到周边乡镇救援力量驰援到位,只用了不到15分钟。这场成功的快速联动背后,是温州正在全力打造的一张高效基层应急安全网。

  乡镇救火不再“单打独斗”

  过去,乡镇应急消防往往“各扫门前雪”,力量分散。而在温州,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围绕经济重镇、工业重镇产业特点,高标准打造了22个应急管理的“中心枢纽站”,再联动周边“卫星站”,形成了“中心站+卫星站”的联防体系。这意味着,一旦某地发生险情,指挥中心可以一键调度周边多个站点的资源和人员,实现“组团”作战。比如,苍南县马站镇投入400万元建成多功能片区应消营房,整合4支救援队伍辐射周边乡镇,实现资源集约化与效能最大化。不仅自己能救火,还能快速调动沿浦、矾山等周边乡镇的队伍,救援时间大幅缩短。

  日前,苍南县马站片区应急消防联合指挥部的大屏上突然弹出霞关镇发来的紧急警报。值班指挥长迅速调取附近监控,确认险情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响应机制。不到15分钟,马站、沿浦、矾山等乡镇的应急抢险队携带装备火速驰援,与霞关镇队伍协同作战,最终成功扑灭森林火灾,化解了险情。

  这场发生在今年森林防火期的快速联动,正是苍南县马站镇牵头联动霞关镇、沿浦镇和岱岭畲族乡(三镇一乡)创新探索“联管联防联救联治”四联模式,聚力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

  以信息监控资源为例,苍南县马站片区打通片区范围内渔政、交通、公安等9个部门的1025个监控点位,建成覆盖32.5平方公里的全域可视化监控网络。森林防火、防汛防台等关键领域信息实现“一键调阅”,现场态势“一图可视”,为科学决策提供即时信息支撑。马站镇应急消防站站长曾翰通说:“我们只要轻点鼠标,便能一键调阅片区内的监控点位。”

  村民也是“救火队员”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加强群防群治,坚持平战结合、防治融合,积极发展1110支农村志愿消防队,384支社区微型消防站和1639支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加快建成城镇“135救援圈”和农村“15分钟救援圈”。

  如永嘉县沙头镇针对农村消防“远水难救近火”的痛点,创新打造“5分钟应急救援圈”。通过“县级补助+村集体自筹+商会捐助”投入超200万元,建成消防屋383个,布局消防栓617处、应急取水点23个,组建40支村级志愿消防队,并组建工业园区应急分队,形成“镇队主导、村社主力、园区辅助”的群防共治格局,实现了“救早救小”,打通了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四项“金点子”全国推广

  我市在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扎实成果。尤为亮眼的是,今年共有四项创新实践入选国家应急管理部典型案例,占全省一半,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温州经验”。

  本次获全国推广的经验各具特色,比如鹿城区的“分层分类与星级管理”、永嘉县的“5分钟农村消防救援圈”等。此外,全省经验交流会上,鹿城区“优化保障配置、深化责任落实,力促深度融合”;永嘉县“聚焦两小职能,探索农村治理新路径”;文成县聚焦“‘人’‘财’‘物’保障,打通城乡应急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等典型案例也向全省做经验分享。成绩的背后,是全市层面的系统化推进。

  不仅如此,我市全国首创基层应急消防人才定向培养工程,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订单班”,为基层输送专业新生力量。在监管模式上,推行分类分级,如鹿城区仰义街道对3318家出租房实施“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隐患“15日办结”,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同时,强力推动联防联控,乐清市湖雾镇探索的“应警消”一体模式,实现了警情灾情“秒响应”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持续夯实站队基础、强化人才支撑、提升科技赋能等方面,提升基层主动防控与协同治理能力,为基层应消体系建设赋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消防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