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记者 拜喆喆)时值中国新加坡建交35周年,18日,浙江—新加坡经济贸易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台州召开。会上共签署16项合作备忘录,涵盖贸易与互联互通、平台合作、科技创新、教育交流等多个领域,签约内容重点聚焦绿色与创新,涵盖绿色船舶、低碳建筑、癌症早筛等多个实体方向。
“此次签约成果丰硕,突显了浙新合作的实质性成效。”理事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签约项目体现了双方“优势互补、方案共创”,浙新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新方向持续拓展。
比如,在数字经济领域,狮城资本与杭州天谷信息科技共同开发了跨境贸易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在绿色科技方面,白马湖实验室与剑桥大学新加坡高级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建绿色燃料成分及燃烧集成测试平台;在智能装备应用上,新加坡能源集团将部署来自浙江云深处科技的SPock四足机器人用于隧道检测,提升运营安全与效率。
2024年,新加坡和浙江实现进出口贸易额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在东盟各国中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双方贸易额达9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0%,继续保持向好趋势。
浙江—新加坡经济贸易理事会成立于2003年11月,此前已召开十七次会议。20多年来,作为浙江省与新加坡经贸合作的主平台与推动载体,理事会有效促进了双方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促成贸易投资、数字经济、园区开发、港口物流、科技创新、教育人文等一批项目成功落地。
据悉,未来,浙新双方将以理事会为平台,持续深化在绿色经济、数字贸易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合作,为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注入持续动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