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特派记者 沈听雨)海天为幕,城市为景。11月21日晚,以“星辰大海”为主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在深圳前海欢乐剧场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打破传统体育场馆的限制,把闭幕式搬到海滨实景舞台。
当湾区青年们品尝着热气腾腾的广式早茶、跳着欢快的舞蹈、唱着经典的粤语歌曲登台亮相,当表演者与机械臂、机器人共同起舞,当歌曲《欢迎常到湾区来》唱响“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主题,闭幕式尽显大湾区的魅力与风采,让深圳夜晚的空气里交织着恋恋不舍的情谊。
融合,迸发活力
13天、19城、近万场赛事,1.4万多名运动员和数以千万计的人流量,这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也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
这些天,记者从一场场赛事中感受到了热血与温情交织,拼搏与坚守共振。21日,本届全运会组委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本届全运会在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场地自行车、攀岩等有纪录项目中,创超8项世界纪录、5项世界青年纪录、13项亚洲纪录、10项亚洲青年纪录、14项全国纪录、7项全国青年纪录,其中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过巴黎奥运会冠军成绩,全面展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就。
以体育之名,本届全运会最鲜明的时代注脚,是“融合”。从赛事比拼到文旅消费,从群众参与到文化认同,它更是一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大湾区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港珠澳大桥上举办的公路自行车赛、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等都实现了“无感通关”。粤港澳三地观众畅享跨境观赛体验,香港西九龙站开通“赛事接驳专线”,澳门推出“观赛巴士通票”,都实现了跨城观赛无缝衔接。还有广东的醒狮表演、香港的街头嘉年华、澳门的非遗展示等,多样文化在全运会的舞台上交融共生,深化了三地的情感联结与文化认同。
以举办本届全运会为契机,一条以“硬联通”为基础、“软联通”为关键、“心联通”为根本的粤港澳融合发展路径越走越宽。全运会虽已落幕,但它带来的互联互通机制、文化融合氛围等将持续发挥作用,激发出大湾区发展源源不断的活力。
浙江,创造历史
闭幕式上,当各个参赛代表团代表汇聚于舞台上,共同唱响本届全运会会歌《气势如虹》时,他们唱响的还有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本届全运会,浙江体育健儿表现出色,在竞技体育项目中收获44金37银41铜,金牌数位居各省(区、市)并列第二位,金牌总数、夺金项目均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此次,浙江在羽毛球、体操、网球、排球、田径、拳击、高尔夫等22个项目上都实现了全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男子排球摘得2金,U20队夺冠是浙江三大球在本届全运会的首金,更是浙江排球队在全运史上首次登顶;体操女团顶住压力,以0.002分的微弱优势逆转广东队夺冠,赢下毫厘之间的胜利;羽毛球女团一路拼到最后,陈雨菲与黄雅琼相拥而泣,为这枚等待已久的金牌……同时,浙江还有24个项目首次获得奖牌,22个项目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游泳、皮划艇静水、射击步手枪、羽毛球、跆拳道、排球、马拉松游泳等项目夺金数位居全国第一。
突破,来自老将的坚守。32岁的石智勇克服严重伤病,在每日需5小时康复训练的艰难情况下实现举重“三连冠”;31岁的汪顺在泳池上演第8道奇迹,实现男子400米混合泳“四连冠”;35岁的徐臧军第五次出征全运会,在帆船混合470级决赛中完成精彩逆转……他们都诠释着竞技体育最动人的模样。
突破,也来自新秀的崛起。16岁的陈妤颉成为全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子短跑双冠王,05后王子菲在射击项目中独揽三金,18岁小将季俊宇勇夺激流回旋建队史上的全运首金……此次浙江队的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20.4岁,夺金运动员平均年龄21.78岁,夺牌运动员平均年龄21.49岁。他们是浙江体育的薪火,让浙江体育的未来散发出蓬勃朝气。
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届全运会,我们可喜地看到浙江竞技体育项目的广度、厚度全面提升。接下来,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培育体育新苗、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训练水平,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努力补齐短板项目,让浙江体育高歌向前。
体育,全民共享
当晚闭幕式开始前,一场“百县拔河比赛总决赛”冠亚军对决吸引了全场目光,所有人都跟随比赛节奏呐喊。这正是全运会最好的模样——普通体育爱好者也能登上全运会舞台。
自天津全运会增设群众体育项目以来,让全民成为全运会主角,已成为每届全运会的亮点。
在浙江,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比翼齐飞。本届全运会,浙江在群体项目中同样表现出色,获13金10银8铜,金牌数位居各省(区、市)并列第二位。
本届首次跻身全运会的保龄球项目中,1975年出生的瑞安交通集团职工黄小坚凭借20年业余练习的积淀斩获银牌;航海车辆模型预赛赛场,2013年出生的双胞胎金敬恒、金敬栩与1974年出生的姚向军并肩作战……这些都诠释了“全民全运”的真谛。
如今,浙江群众体育的热潮正澎湃涌动。来自省体育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体育场地数量达24.4万个,场地总面积达2.1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同时,“浙BA”、杭州的“超级星期六”、台州的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宁波的“一人一技”、温州的龙舟运动、衢州的“两子文化”等群众体育IP也发展火热。
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眼下,体育正在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幸福标配”、展示城市活力的立体舞台、激活消费脉动的重要引擎。接下来,将继续塑造“人人爱体育、人人会体育、处处可体育、健康靠体育”的生态氛围,让体育的精彩永不停歇。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闭幕式上,全运会的会旗传递到2029年的承办地湖南,我们也期待三湘大地在四年后绽放别样精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