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人鸟相争到人鸟共生 洞头检察守护跨越国界生命航线

字体:
—2025—
11/23
10:09:40
2025-11-23 10:09:40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戚祥浩

  东海之滨,岛礁星罗。在温州洞头的蜿蜒海岸线上,潮汐往复,鸟翼如云。这里曾是万鸟翔集、羽翼遮天的自然奇观,是深植于海岛居民记忆深处的生动画卷。

  “我们只是想护住蛏苗,没想到会触犯法律,更没想到会害死国家保护动物......”面对前来回访的检察官,养殖户王伯道出了沿海渔民的共同困境。

  滩涂上的“生命困境”

  故事始于2022年初。洞头区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内滩涂出现多具鸟类尸体。检察官立即赶赴现场,眼前景象令人痛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及其他候鸟,被养殖户为保护蛏苗设置的层层粘网缠绕致死。这片位于“东亚-澳大利洲候鸟迁徙路线”关键节点的滩涂,本应是候鸟越洋迁徙的“安全驿站”,却成了它们无法挣脱的“死亡陷阱”。

  “我也不想这样,可这些鸟天天来吃蛏苗,我们全家就指着这点收成。”养民王伯蹲在滩涂边,满脸无奈。这道养殖户为守护生计设置的防线,无意间成了阻隔生命航线的屏障。

  面对这一生态困局,洞头区检察院最初以“行政+民事”双线并进的公益诉讼破题。检察建议书如利剑出鞘,直指违规网具;损害赔偿诉讼则织就法治之网。个案尘埃落定,成效立现。

  然而,2024年岁末的"回头看",却让检察官们看到了不愿见到的景象:那些曾被清除的粘网,又如幽灵般重现滩涂。“若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人鸟争食的困局,今日的清网,不过是明日复网的前奏。”承办检察官如是说。

  护苗思路的温情转变

  这一次,检察机关决定换一种“打法”。他们不再只是办案,而是真正走进这场“人鸟之争”的根源。一场别开生面的“诉前磋商会”就此展开,养殖户、科学家、基层干部围坐一堂,共话出路。

  会议室里,养殖户倾诉着养家的艰辛,学者展示着翔实的数据,职能部门坦言治理的难点。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共识的种子在对话中萌芽:不仅要拆除有形的网具,更要为养殖户编织无形的希望。

  治理理念实现了跨越。检察院协同相关部门,邀请重庆大学、中山大学专家在洞头开展可持续渔业养殖与水鸟保护调研活动,积极探索以“低网高杆+智能驱鸟器”为代表的科学护苗新思路。在多方合力推动下,一套融合现代科技与生态智慧的治理体系正在这片海域徐徐展开。

  共生的希望之翼

  那一刻检察官们明白,真正的破局,不在于处罚,而在于理解与赋能。从“办结一案”到“治理一片”,这不仅是方法的升级,更是理念的跨越。

  如今再临这片滩涂,但见候鸟翩跹,网迹无踪。海天之间,那群自然的使者重新展翅,与涌动的涛声、劳作的身影,共同绘就一幅"人鸟共生"的和谐画卷。检察公益诉讼以法治之力,悄然改写了这片滩涂的命运,让跨越国界的生命航线重新畅通无阻。

  这片滩涂的转变,是一个小切口,映照出的是法治与共治的大未来。让“绿水青山”真正落地为“人鸟共生”的生动实践,这场关于生态保护与生计发展协同共进的探索,正在洞头的百岛湾滩间,续写新的篇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人鸟共生;滩涂;洞头区;候鸟;航线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东海之滨,岛礁星罗。在温州洞头的蜿蜒海岸线上,潮汐往复,鸟翼如云。这里曾是万鸟翔集、羽翼遮天的自然奇观,是深植于海岛居民记忆深处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