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陆遥 通讯员 李佳) 每到周末,前往安吉上墅乡刘家塘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三五成群,忙着在竹林里挖鞭笋、捉土鸡,尽享慢生活。据统计,村里上半年游客量已近2万人次。
“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如今游客纷至的美丽乡村,在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看来,刘家塘的华丽转身,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得益于三个妙招:规划优先、统一品牌、农旅结合。
上午9时,绕着慢行绿道等项目巡视进度后,褚雪松马不停蹄地赶向黄浦江源精品观光带提升项目工地。45岁的褚雪松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做事干劲十足。2013年,他走上村党总支书的岗位。
刘家塘村村域范围7.8平方公里,辖1个中心村,6个自然村,人口2072人。这么大的村庄,如何做出特色?刚上任的褚雪松想到了第一招:划分区域,因地制宜发展。
“2013年,县里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我们抓住了这一契机。”褚雪松结合各个自然村的特色,将村庄规划为三大区块:休闲产业发展区、公共服务功能区、村落文化景观功能区。
“西部是农家乐为主的美丽宜居区域,南边是体验型的休闲观光区域……”褚雪松拿出村庄发展规划图介绍进度,“先构筑框架,再填充内容,发展才能持续并有竞争力。”
看到村庄建设的火热场景,村民们也积极投身其中。村落景观人文示范带项目建设涉及草鞋坞自然村15户村民的10余亩竹林、1亩青苗,村民王尧清不仅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还挨家挨户上门动员。“项目早启动,我们也早受益。”质朴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据调查,刘家塘村位于自然富硒的核心地带,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异。
“经国家林业局专家测定,村里的笋硒含量较高。”褚雪松寻思,如何让这些宝贝快速变现?凭借过去做生意的经验,褚雪松想出第二招:成立竹笋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抱团经营。
以前,村民多外出打工,毛竹林无人管理,不少竹林甚至荒废。竹笋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家庭承包入股模式,统一品牌、销售、管理、施肥,农民自愿加入,按股分红。
如今,合作社吸纳了136户经营户,经营面积4700亩。通过精心管理,平均每亩年产鲜竹1000公斤至2000公斤、竹笋100公斤左右,每户增收20%。村庄也从毛竹稀疏低产,变成竹林满布青山。
随后,合作社又建立500亩硒源毛竹精品园,发展林下经济和休闲旅游。今年,精品园尝试套种的杨桐、红豆杉、六月霜、绞股蓝等开始盈利,生产的活鲜竹酒每节售价达200元。
两年间,刘家塘村先后建起大塘岭绿岛广场、森博园慢生活主题公园、沙町岛等景区。看着乡村旅游势头越来越猛,褚雪松寻思着第三招:通过一条长达十公里的休闲绿道,将公园、景点“串点成线”,形成村域大景区。
为营造独特的乡旅品牌,刘家塘村将象征慢生活的蜗牛形象定为本村的品牌,打造名副其实的“蜗牛村”。顺着绿道骑行,可爱的蜗牛雕塑分布村子的角角落落;100多平方米的蜗牛养殖房已结顶;《蜗牛村规》新鲜出炉;从全国各地引进蜗牛品种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在狮子石水库大坝下,一块块整齐的方形农田里种着应季蔬菜。褚雪松说,从去年开始,村里引进一批招商旅游休闲项目,城里人通过认领农场一块土地,体验务农乐趣。“农场的300亩地被划分为6000个单位,已有2000多个单位预售。”在附近经营农庄的村民邱建国说,这片微农场带动了农庄的生意,已接待游客近500人次。如今,20多户村民将自家房子改建成了农庄,接待外来游客。
“建一个村域大景区、打造一个乡旅品牌、找乡村合伙人,通过农旅结合促进农民增收。”乡党委副书记王伟静说,2015年刘家塘村村民人均收入2.9万多元,同比增长了16%。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